中国青年网讯
(见习记者 白珂嘉)“写小说可有意思了!”
为了写好电信犯罪,她跑去相关行业卧底打工;为了历史小说严谨,她从北京飞到杭州查找一本古籍;为了写一本大数据相关的故事,大纲才在脑内成型,她就火急火燎找朋友学起编程。
编辑上门约稿,她会抱着给甲方做项目的心态,一定要“包您满意”。交给编辑的文件夹里,不光有完整小说,还会带大纲,人物小传和一份三四十页的PPT项目书,可以直接对接出版和影视版权。
读了太多作家苦闷的写稿历程,让新手对写作望而却步,不如来看看王食欲如何靠写小说掌握一身本领。
研习社和每天IP推荐合作,邀请到【故事存储计划】头奖得主王食欲,通过关于获奖作品《无畏布施》创作的对谈,走进她“有意思”的创作世界。
《无畏布施》的缘起
1.
《无畏布施》的故事扣人心弦:白水寺唯一的和尚常海圆寂前曾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受益人是他的女儿王欣欣。为了用这笔保险赔偿金修庙,小徒弟明修孤身一人来到北京。谁想,王欣欣身患绝症命不久矣。而保险公司又以“常海以见义勇为救人是自杀行为”拒绝赔付。事情一时间陷入僵局,这趟入世之旅比明修想象得要难得多...
王食欲用多视角的叙述方法,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个难题,让读者在一波三折的情节里,为每一个人物揪心,随着最后的尘埃落定,所有人物和读者一起感受到一场心灵洗礼。
关于《无畏布施》的创作契机,据王食欲讲述,故事的雏形早在大学时就有了。本科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王食欲,在大学时拍过一个乡村寺院生活的纪录片。在后来的一次剧本创作课上,她以这个孩子为原型创作了《无畏布施》的初版——一个短片剧本。这个故事她和课业教授都很喜欢,却因各种原因遗憾搁置,没有后续。
毕业多年,这个故事一直萦绕在王食欲的脑海里,想找个契机把它完整地呈现出来。当每天读点故事APP编辑小鹿邀请她参加征文,她立刻想到了这个故事,让多年前的遗憾开花结果,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从生活中取材,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笔下的人物
2.
《无畏布施》塑造了许多年龄职业不同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记忆点,都能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如何写出多样又丰满的人物,王食欲的方法是多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观察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把他们的经历收集起来,放进合适的故事中。
小和尚的原型来自纪录片作业,王欣欣则是大学打工时认识的同事,保险经理是真实接触过的相关从业者。这些活生生真实存在的人,在他人眼里可能只是擦肩即忘的路人,在王食欲笔下演绎了一个个或温暖或悲伤的故事。
从故事成型到最终版,保险经理顾佳是变化最大的角色。
《无畏布施》最初是由剧本改编为小说,最大的问题是把简练的大纲式文本转化成更具文学性的表达。和编辑交流沟通后,王食欲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故事,发现保险经理这个角色在职业上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适合扩充人物故事为小说整体增色。
她观察起合作过的男保险经理,每天从很远的地方往来通勤,辛苦奔波。在那辆来往梦想与现实的公交车上,他会想什么,车上不同的标语又如何触动他,郊区的生活和城中心的工作又会在他心里留下什么。这些都是王食欲坐过同一辆公车后的思索,并最终赋予人物。让通勤这个在大多数人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成为人物锚点,丰满角色形象达到共情效果。
只要拎清主线,视角再多也能写好故事
3.
POV(Point of View),“视点人物写作手法”,指在叙述同一件事时,采用多角色与视角的转换,增强叙述的灵活性,给丰富背景与人物经历带来便利。同时,运用POV手法写作时,极易出现视角失焦,情节断掉,情绪被打断等问题。
《无畏布施》运用POV手法,采用7个视角来完成整个故事。故事中有插叙和人物回忆,但是整篇读来,时间线清晰,情节环环相扣,多视角的呈现让人物丰满,故事充盈。王食欲分享,只要拎清主线,把每个角色要承担的主线叙事任务讲清楚,就可以避免POV的那些弊端。
小和尚明修从村里来到大城区,想要报销保险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最终保险成功报销,但是钱没有拿回,是《无畏布施》贯穿始终的主线。在这条主线里,情节的每一次转折,困难每一次的出现和解决,都和故事里的角色息息相关,角色的选择和举动不是孤立的,都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
比如女主父亲常海的部分,用过世父亲的视角回忆,情节看似和主线无关,其实为女主之后选择做铺垫;小鹦鹉啾啾甚至都没有和主角直接发生过接触,但正是啾啾的出现,赋予了保险经理顾佳的成长,合理化顾佳最后的选择,让整个故事圆满。
这些看似不同的故事围绕着主线,交叉推动着情节前进,又补充着各自的细节,让大主题更加圆润,丰盈。
小说的
4.
前段时间网络上曾流传近些年网文标签变化的统计表,爽文和甜文在近些年一直是一、二名,可窥见这几年读者们的口味。《无畏布施》的情节发展或人物结局都和大众意义上的“爽”不相关,但是它依然得到读者和编辑的青睐,夺得征文比赛头奖。
王食欲认为作品的“爽点”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约定,而并非是所有人都成功的大团圆。比如大热韩剧《黑暗荣耀》,编剧一开始就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情节是看主角如何一步步复仇,爽点是复仇成功坏人得到惩戒。
而《无畏布施》里,她与读者的约定,不是保险经理赚了那笔救命钱,也不是女主欣欣治愈并获得爱情,小和尚拿到赔偿款开心回去修庙。而是每个人都去践行“无畏布施”,即在他人有急难、困苦的时候,抚慰人心,使人身心安稳,脱离恐惧。
这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在王食欲眼里,这个故事称得上圆满,甚至是happy ending。因为故事的最后她完成了和读者的约定,每个人在结局都得到爱,得到温暖,在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得到“无畏布施”。
所以很多作者朋友其实在写文构思时,不必纠结“甜”还是“爽”,而是多想想这篇小说和读者的约定是什么,如果这个约定传达准确,它就是一篇好故事,作者和读者都会开心。
驾驭多种题材的方法,主动掌握多种技能
5.
在采访王食欲时,我最好奇的问题是她是如何驾驭那么多不同题材的。翻开她的作品集,女性职场,严肃历史,现实主义,犯罪喜剧,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故事她都有涉猎。在创作跨题材小说时,要面对很多知识和信息盲区,不断查资料,踌躇是否写得准确,让很多想转换题材的作者在下笔前望而却步。不过,这对王食欲来说却完全不是问题,这源于她独特的创作初衷。
“我写书是因为我想通过写书的方式,去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世界,去体验不同的新鲜感。”
在创作过程中,她可以为了解一个行业,空出时间去相关行业打工;也能为了一本没有电子版的古籍,从北京飞到杭州,专门去当地古籍博物馆查找;甚至在一本策划大数据相关的小说时,什么都没定下来,就先找微软的朋友带她入门学编程,最后小说策划没成,但因为学了相关知识,触类旁通的了解了黑客技术,电动车数据,以及一系列人工智能相关的问题。
她认为写小说是一份结果反馈。在新的世界探索的所见所闻,了解的知识,最后总结进这部小说。写小说具有满足她好奇心的功能,促使她更愿意去尝试各种各样的题材,看看自己还能从中获得什么。
在挑战不同题材中,她把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可被学习的,比如古代知识,行业知识等,既可以通过阅读丰富的资料文献学习,也可以去请教身边行业相关的人,这种题材是相对好挑战的。
另一种是不可学习的,比如城市长大的人,很难去创作乡村题材,尽管也有文献书籍、纪录片,但是没有在那个环境生活,是无法体会其中风土人情。照猫画虎硬去写,只会四不像。如果真的要创作这种题材,只能去采风,去接触,去亲身体验这种生活。
如果一些作者想要尝试新的题材,可以先从可学习的那部分做起,不可学习的题材则放长线,不断去接触了解,再去创作。
自带商业
6.
王食欲目前是一名作者、编剧和广告监制,多重背景让她成为一个能帮编辑省事的作者。
她会在写小说时,顺手创作一个简单的剧本,即使没有剧本,也会准备一份详细的大纲和人物小传,甚至直接做一份三四十页的PPT项目书,这份项目书包含各种商业卖点。
这次参赛也是,王食欲和编辑沟通时,除了小说,还准备了小剧本,人物小传和自己的简介资料。她笑谈,自己当乙方当惯了,不光写小说像做产品,自带营销思维,和编辑相处也会把对方当甲方,尽量做到大家都满意。
在和编辑的沟通中,王食欲说自己会尽量满足编辑的要求,只要不是那种很自相矛盾的需求,她基本都会配合。但在合作时她也有自己的判断评估,觉得编辑能力不错,给的意见会更多的配合,《无畏布施》便是在这种彼此信任沟通下完成的。
和编辑意见相左,想法差得比较大时,她一般会运用乙方思维,想个办法绕一下,用另一个办法让彼此都满意。在和编辑的相处中,她会找到一个平衡点。
目前王食欲的写作方式,主要是和熟悉的编辑互相约稿为主。但还是会参加一些比赛,比如这次【故事存储计划】,好的平台和征文,可以让作者直观地了解目前读者和市场喜欢什么样的小说。
新手作者最重要的是写完第一本书
7.
关于自己实用的写作小方法,她和我们分享了卡片写作法。王食欲大概有三百多张卡片,卡片上会写一个主题,一种人物设定,或一个关键词。在正式动笔前,她会把卡片洗牌一样弄乱,然后抽其中几张,利用这几张来联想丰富自己的大纲。也会在卡文或者觉得小说太单薄时,从卡片里抽几张,看能不能得到启发。
采访的最后,我们向王食欲询问了她对新手作者的写作建议。她的建议非常简单,只有一条,就是一定要写完自己的第一本书,第一篇文。
她分享,新手写完一篇文的意义,不在于有没有人看,或者数据多少,而是实在写完一篇文后,你就会成长起来,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经验都是独属于你的,只有不断写才能进步,写完一篇小说或一部长篇,比看再多的写作技巧都能让你成长。
http://df.youth.cn/dfzl/202302/t20230222_14339084.ht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生命“加油” 西安经开区城管局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下一篇:理工书单 诗意遐想|湖南省职业院校楚怡读书行动启动大会诵读篇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