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4月28日,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特色产业园建设媒体吹风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会议介绍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特色产业园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现状,并邀请四个首批“样板”特色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各园区的“特色立园”理念、建设进展及未来重点工作方向,全力助推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建设提质增效。
目前,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2(主要承载地)+6(协同发展地)+N(带动发展地)”的产业发展格局,涵盖算力、数据、大模型、AI芯片、机器人、示范应用等多个相关领域,且产业园数量持续增加,持续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新动能,建设具有核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
会上,天府新区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高新区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武侯区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成华区龙潭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四大特色产业园区负责人依次发言,详细分享了各园区的打造情况、阶段性重点工作及未来规划。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与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为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据介绍,天府新区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以“一区一园一岛”为核心,包括成都超算中心园区、天府新经济产业园和成都科创生态岛三个部分,载体面积达40.7万㎡。目前,园区内已投用成都超算中心和天府智算中心的算力基础设施,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已适配国产X86算力,推动多元异构算力服务平台建设初步成型。
“我们期待,这座占地1006亩的“未来之城”,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企业验证前沿技术的超级试验台。这里的每株水草都连接着物联网终端,每条道路都是算法迭代的试验场,每寸天空都在重新定义城市边界,可以装下无数种触手可及的未来。”成都天投集团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负责人表示,科创生态岛已引进成都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府浪潮云等14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重点企业,已落地智能客服机器人、无人驾驶船、无人安防巡逻车、无人机配送巡检、无人驾驶接驳车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场景20余个,已形成头部企业牵引、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态势,初步构建起“需求导向—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高新区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坐落于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核心区域,面积约58万平方米,是成都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新窗口、机器人示范应用新高地、未来科技体验新地标”。公园以“打造西部首个未来机器人公园”为核心定位,规划建设六大功能中心,以诸葛空间为重要产业配套,构建“场景+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模式。
“公园不仅是技术研发的试验田,更是场景落地的主战场。”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园规划建设机器人产业聚集中心、测试训练中心、应用场景中心、人才实训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具身机器人可信算数中心六大中心,将通过“实验室—中试—市场”全周期支持体系,加速机器人技术商业化进程。
作为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的重要产业配套,诸葛空间以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大模型专业科技园、智能机器人专业科技园、智能无人机(智能硬件)专业科技园“一中心三园区”架构,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武侯区悦湖科技城位于武侯环城生态北片区,致力于推动武侯区建成“国家级具身智能场景验证中心”“国家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全国品种最齐全的具身智能文娱场景体验地”。2025年,园区深化产业“建圈强链”“立园满园”行动,落实5个方面35项重点任务,新增市场主体50家,新增11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并推进去化,打造30个以上创新应用场景。
成都市武侯区科协(悦湖新材料科技转化中心)产业发展部负责人表示,该特色产业园计划3—5年内,引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头部企业10家以上,关键零部件、本体与系统集成企业等超20家,引进科研院所10家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20个以上,打造各类验证及应用场景不少于80个,将悦湖科技城建设成为西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创新核心引擎、中西部最大规模应用示范标杆、全国影响力产业集群高地和国际人才汇聚中心。
位于成华区的四川成都成华经济开发区分为成都机器人产业园和成都智慧能源产业园,主攻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慧能源三大产业方向,确立“中国西部机器人产业新高地”“新一代数字通信产业集聚地”和“中国西部能源发展引领地”三大目标。
成华区龙潭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都市工业的主要承载地。成都市龙潭工业机器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以打造国内一流的工业机器人创新示范基地为目标,奋力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目前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已聚集产业链龙头企业12家、上下游关联企业78家,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26个,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家。
在人工智能领域,成华区将聚焦机器人主赛道,锚定“中国西部机器人产业新高地”目标,夯实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实现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协同发展。力争到2027年,机器人企业的数量和营收规模实现“两个跃升”,分别达200家以上和100亿元以上,奋力争创全省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文/邓宝仪)
https://local.cctv.com/2025/04/29/ARTImvGUFPJ3pRDrhy24FcZT250429.shtml?spm=C84918.PqvzMCO0QQvU.Eq5PG7t8Thea.7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负春光 添绿山乡“请到民勤种棵树”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