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快报
河南:许昌“老妈妈”一针一线缝出城市“名片”
2020-11-16 09:04:01  来源: 许昌晨报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由一群普普通通的老妈妈组成。30年来,她们做了一件看似简单却又极不平凡的事情:利用周末时间走进消防队和部队,开展缝补、洗衣等看似简单琐碎的工作,用朴素而悠长的情怀,谱写了一曲传递爱与温暖的人间佳话。

2020年11月9日,记者从许昌市消防救援支队获悉,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评选活动揭晓,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上榜,在河南省入围的5个集体中排名榜首。

不间断的“母子”情

30年坚守的志愿服务

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是一支拥军爱军志愿服务队伍,发起人为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党工委原副书记,已年过八旬、拥有70年党龄的袁雪云。

目前,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共有40余名队员,多数为当地居委会退休老人和热心群众。

自1990年至今的30年间,她们风雨无阻,每月定时拿着针线盒、洗衣粉等,来到部队或消防队,上门开展清洗衣物、缝缝补补等志愿服务活动。

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在绣红旗,一针一线饱含爱国深情。 王利辉 摄

1997年8月23日,天气酷热,老妈妈齐秀梅路上中暑,在路边小诊所简单输液之后,坚持骑车十几公里赶到驻许某部;2011年,袁雪云脚气感染,路都走不成,就让儿媳妇用自行车把她送到部队;2015年春天,老妈妈常秀菊骑车十几公里为部队官兵洗衣服……提起为部队官兵和消防员服务的一个个故事,她们有说不完的话。

对于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部队官兵和消防员众口一词:“跟亲妈没两样!”

说不尽的贴心事

老妈妈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张名片

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原班人马中,袁雪云年龄最大,陶翠罗最年轻,也已年过七旬,在家都是祖母级的人物。她们似乎比上班时还忙:夏天送西瓜,冬天送姜汤;中秋送月饼,过年送饺子;战士受伤了,送来药品;战士想家了,过来安慰……

2008年,在当时的魏都区消防大队,刚来的消防员小陈因不善与同事交流,显得有些孤僻。老妈妈董翠梅知道这一情况后,经常和他聊天儿,为他缝补衣物。每次逢年过节,家里的第一锅饺子、粽子,她总是端给小陈吃。小陈后来变得越来越开朗,并认董翠梅为干妈,后来一直与董妈妈书信不断。

30年来,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在辖区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已经成为许昌的一张名片。

“志愿者工作服务他人、快乐自己。我们希望在全社会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氛围。”袁雪云说,令她欣慰的是,莲城大地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志愿服务故事。

不落地的接力棒

从社区“合唱”到全城“交响”

如今,消防队的条件好了,缝缝补补的事儿少了,老妈妈们就“与时俱进”,自己做道具,精心排练功夫扇、秧歌、快板儿,经常与驻地官兵、消防员联欢。

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了袁雪云志愿服务工作室,不断有人打电话给袁雪云,要求加入老妈妈志愿服务队。服务队已从10多人扩大到了60多人,成员也不再是单一的老妈妈。

如今,光明社区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已从一个社区的“合唱”变成了全城的“交响”。她们用实际行动最好地诠释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理念,鼓舞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8年6月,这群老妈妈开展志愿服务的事迹入选全国妇联评选的“巾帼志愿者十大暖心故事”,她们也成为河南省的唯一入选者。

袁雪云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相继离去,但我们还有下一代,还有接班人,这面服务的旗帜永远不会倒下。”

袁雪云相信,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接力棒永不会落地,这曲宏大的交响乐永不会落幕。(记者 王利辉)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