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快报
湖北十堰:“12345”治理机制走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1-01-21 08:33:37  来源:十堰文明网

近年来,湖北十堰张湾区探索创新“12345”乡村治理新模式,即:一网覆盖,农村网格覆盖所有群众;两轮驱动,党建引领、自治为本;三员下沉,机关干部、村官、民警全部下沉;四化融合,智能化、社会化、法治化、精细化有机结合;五降目标,环境污染、安全事故、建设违章、治安发案、村民上访数量大幅下降。通过做实做细“1包50”网格管理,建立完善“三事分办”为民服务机制,建立“逢五民情家访日”,规范完善“五务公开”,严格执行村规民约……让村民生活、村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乡村面貌大幅改变,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走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张湾区坚持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社会治理优势,为农村党组织扩权赋能。创新推行“三下沉”工作机制,组织建设下沉、工作重心下沉、权力监督下沉,力促全区党员干部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先后选派了20余名优秀市、区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对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素质结构、提高基层治理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十堰首家支部书记学院——张湾支部书记学院。

将党建与网格有机结合,有效延伸党组织的管理服务触角。在张湾区,132个农村网格党小组将1200余名乡村党员纳入网格管理。在方滩乡沉潭河村,党建引领与全要素网格化建设制度相结合,实现了“党员联四邻、四邻带一片、一片促全村”。网格长、党员“居住在网格、奉献在网格、服务在网格”。近年来,该村依托堵河“十里画廊”生态旅游资源,以“自然”和“人文”为出发点,积极打造十堰“城郊休憩带”。

推行“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全面开展农村高质量党建综合体建设,在张湾区西沟乡建成了全市首家“支部书记学院”,在方滩乡堵河沿线建成首条党建文化景观示范带,在黄龙镇建成了首个党建文化示范园区,在花果街道建成了红色文化拓展训练基地,在柏林镇建成了乡村农耕文化博物馆,还建成了6个农村党员政治生活馆,充分发挥党建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汉江路街道的“党建+村社互助”创新治理模式,“强村帮弱居,强居帮弱村”实现村(居)协同发展,为乡村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党建+绿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70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解决了5000余人的家门口就业;“党建+文明乡风”助力形成崇德向善、邻里相望、礼尚往来、和谐互助的氛围;“党建+环境治理”共建美丽家园,带动群众积极投身到环境卫生大整治中。张湾区还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强化提升”行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个,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网格化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张湾区在乡村治理中推进网格化管理,以村、组、网格为区域范围,促进干部职能转变,致力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有话能说、有气能出、有结能解、有难能帮”。

网格化管理全覆盖。通过合理划分管理服务责任网格,结合疫情防控积极探索以50户为一小网格,每个网格由“网格长+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组成,实施“划格子、强班子、建圈子、定位子、亮牌子”的工作法,构建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网络。

西沟乡农村物业服务人员在向村民发放便民服务卡。

网格化管理全方位。张湾区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构建乡镇、村、片区、“两委”干部“四级网格”。下沉的市区直机关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退伍军人、热心群众等主动请缨,担任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始终坚持“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和“做身边好党员”的理念,将党旗插在网格中、片区上,激励党员干部做好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宣传员、为民办事服务员、党群关系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做农村工作的“中坚力量”、“常驻部队”,实现基层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网格化管理精准化,让每一片土地有人精准听事,每一户人家有人贴心服务。张湾区大力推进“多员合一、一员多能”,培养“全科医生”式的“全能村干部”、“全能网格员”,有效推动了基层“微治理”。西沟乡把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推广到农村,通过政府引导、村集体入股、公司化运营,让“物业进村”参与村庄管理和居民服务,探索了一条适合农村物业化管理的道路。同时,专职网格员转变为“一员多责”,负责环卫、执法、秩序管理、社会治理、食品安全等事项,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网格化要素多样化。让年轻有为、干事创业的人员积极参与网格服务管理活动。西沟乡把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复退军人、乡村教师医生等人员吸收进乡村合伙人和农村调解员队伍,最大限度激发网格工作活力。

“三治”融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张湾区坚持把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思维和方法融合起来,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坚持自治为基,为治理增添活力。从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入手,提升村民自治。张湾区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修订)为切入点,严抓制定(修订)、审核、宣传、公布各个环节。各村制定了符合本地风土人情、简单易懂的“红十条”、“三字经”、“四字成语”、“五字顺口溜”、“七字诗歌”等形式多样、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行文明守礼之风,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意识。

村容整洁的农村扶贫安置点。

坚持德治为本,扬乡村治理正气。通过深入人心的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义守信、勤俭持家。张湾区10个乡镇街道积极倡导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树立了一批红白喜事简办、“零彩礼”先进典型;评选孝亲敬老、最美孝星、最美婆媳、最美村民等典型,组织“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免费体检,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利用农家书屋、漫画墙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坚持法治为纲,加强治理法治保障。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张湾区完善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让监督与规范并行,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全面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已基本建成。织密乡村平安网,70个村全部实行“一村一警”警务运行模式,每个农村警务室配备1名民警包片;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专职民警或辅警,每周至少3天驻村,组建一批群防群治巡逻队伍,发展一批治安信息员,发动群众,一起守护乡村安宁。(鲍升涛 王为)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