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车厢内挂着喜庆的中国结、一声声温暖如春的“过年好啊”、一次次文明有序的安稳旅程……春节期间,洋溢着融融暖意、浓浓年味的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公交车为就地过年的市民群众带来了“家”的感觉,大家纷纷点赞:“荣成公交的服务,真贴心!”
穿行于荣成城乡大街小巷公交车,不仅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也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窗口。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荣成市基于城乡公交直面群众等特点,将公交车打造为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用老百姓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把党的理论政策送到群众身边、走到群众心里,做好文明实践、信用管理、志愿服务融合的文章,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局面的形成。
每辆公交都是流动的“文明号”
一辆辆行驶的公交车,就是一个个流动的文明实践阵地。车行一路,文明实践的“种子”如同千朵万朵蕴含希望、活力、正能量的“蒲公英”播撒一路,在荣成大地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每天清晨,荣成201路公交车缓缓地停在三环南区公交站,步入公交车厢,驾驶室侧板上“欢迎您乘坐新时代文明实践号专车”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循着驾驶室向车厢看去,车内的侧边灯箱、座套、站立把手等处都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标识或“习语金句”,令人耳目一新。乘客刘劲松说:“我常乘坐201路公交,‘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这些话让我觉得很亲切,你看,我还拍下来发到朋友圈。”
“很多乘客对专车有着很大兴趣,尤其是一些农村老党员,抓着扶手挨个看,一些外地游客都夸咱的车厢有特色。”201路“习语金句”专车驾驶员隋勇说。退休老人刘奶奶早早注意到车身的变化:“以前的公交车内总是各种广告,没什么看头,现在车内贴有“习语金句”,有英雄故事,还有对文明城、卫生城的宣传,党委政府的大事小情俺都知道。”
不止201路公交车,荣成共有20辆“新时代文明实践号”专车,每辆车都有“习语金句”,红色文化、道德模范、书香荣成、非遗展示、学习强国等不同主题,沿途覆盖全市500多个村庄和社区。
“习语金句”主题车厢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和演讲中的金句,“红色文化”主题车厢展示荣成籍革命英雄郭永怀、沈秀芹等人的红色事迹,“道德模范”主题车厢展示荣成历届道德模范典型故事,“书香荣成”主题车厢通过宣传标语营造“书香荣成”的全民阅读氛围,“非遗传承”主题车厢展示荣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荣成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荣成公交坚持群众视角,突出思想引领,利用公交车流动分散、辐射面广、贴近群众的特点,依托车厢,设计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号”专车,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明实践的氛围。
每名司机都是新思想的传播者
如果说公交车是映射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流动窗口,那每名公交车司机则是坚守在窗口上的形象大使。“您好,请上车。”在荣成,无论乘坐哪辆公交车,乘客举步上车时都会听到驾驶员的规范礼貌用语,“情深巴士”的服务品牌因文明友善而更具温度。
以“文明实践+信用”为抓手,荣成公交制定了《驾驶员星级信用管理办法》,实行“星级评价”,从业务知识、营运纪律、优质服务及传递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将驾驶员的信用考核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每月评选出星级驾驶员、星级班组和星级路队,对评选出的五星级驾驶员授予诚信示范车称号,实行“亮牌上岗、挂牌服务”。
滕文军就是首批五星级诚信驾驶员之一。热情的服务、真诚的微笑和整洁的车厢,都是他五星级服务最直观的体现。
“一开始公司实行‘微笑服务’,许多同事不好意思开口。”滕文军说,“但随着星级实施,大家慢慢发现,一个微笑能给乘客带来愉悦的同时,我们自己的心情也更好了。在我们的带动下,许多乘客会回应我们一个微笑、一声‘您好’,这让我们觉得心里暖暖的。”
如今,文明服务成效显著,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荣成“公交线”上也涌现出了全国最美公交人、山东好人滕文军,威海市劳动模范戴江周等一大批先进典型。2020年,荣成公交“情深巴士”还荣获“山东优质品牌服务”。
2020年起,荣成在全市范围内推出“诚信公交”激励政策,信用等级为2A和3A级的市民可办理“诚信公交卡”,持卡人半价或免费乘坐公交车。“刷卡时,那嘀一声的‘诚信卡’真让我有着满满的自豪感。”这是许多荣成市民的心声。
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荣成公交集团目前共有“情深巴士”志愿服务队、宣讲队19支,现有志愿者300多名,每年开展志愿服务90多场次,累计时长2000多小时。
公交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为让农村群众能够享受到同等同质的公交服务,荣成实现城乡公交覆盖率100%。此外,荣成还开通了城铁专线、定制公交、景区公交等一系列特色线路,精准满足不同乘客的各类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