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舞台上,有不少记录中国共产党的烽火革命年代,刻画平凡英雄儿女的精品力作。其中,有摘得舞蹈界专业最高奖项“荷花奖”的舞剧《努力餐》;有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剧《红军花》;有“95后”“00后”大学生参与创作的大型原创舞台剧《江姐在川大》……党史中一个个英雄形象由此鲜活、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在戏剧冲突中感受英雄儿女的红色浪漫与跌宕起伏的人生。
舞剧《努力餐》剧照。
舞台剧《江姐在川大》剧照。
《雾中灯塔》剧照。
话剧《赵一曼》剧照。
舞剧《红军花》剧照。(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车耀先“努力餐”楼里的
生死暗战
由成都艺术剧院演出的舞剧《努力餐》,2020年夺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3月31日,捷报又传来,舞剧《努力餐》入选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这是四川此次唯一进京展演的舞台艺术作品。此外,这部“四川造”舞剧,将在5月赴12个省、2个直辖市、21个城市进行50余场全国巡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孙中山的名言,也是“努力餐”店名的来历之一。如今的努力餐楼,仍矗立在成都宽窄巷子附近。1940年前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共地下党人车耀先在成都创办的“努力餐”,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他仗义疏财、侠肝义胆,利用努力餐楼大力宣传抗日救亡,传递革命情报,向延安输送热血青年。舞剧《努力餐》的主要人物车老板正是以革命先烈车耀先为原型。
剧中,餐楼的故事背景,勾勒出川人在美食、暖阳下的安逸生活场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车老板”“黄三妹”“亮嗓子”等一代共产党人在餐楼的掩护下开展革命工作、捍卫信仰的生死暗战。“没想到这么小小的一个餐楼,兼具这么多功能。”该剧编剧潘乃奇说道。
成都市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徐源松介绍,1928年,车耀先携眷由重庆回到成都定居,开办“我们的书店”,继而开“新的面店”,最后开“努力餐”饭馆。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四川党史人物传》记载,1928年冬天,车耀先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满怀胜利的信心,写下了“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庄严誓言。入党后他以“努力餐”饭馆老板身份为掩护,参加中共川西特委军委直属的特别小组工作。
徐源松介绍,为了便利劳苦大众,餐馆特意供应快餐“革命饭”,这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有一天,特务盘问他,“车先生为什么要把餐馆取名为努力餐?为什么要卖革命饭?”他睿智地说:“有啥子稀奇!孙中山先生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嘛!吃了快餐好继续干革命嘛!”特务听后,瞠目结舌,只好“呵呵”尴尬离去。
1936年11月,成都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韩天石、王广义、胡绩伟等创办了救亡刊物《活路》旬刊,车耀先不仅把努力餐楼上让给编辑部使用,还具体帮助编辑出版工作。《活路》旬刊被反动派勒令停刊后,他决意自己办刊物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刊物名为《大声周刊》,社址就设在努力餐楼上。这个场景也在舞剧《努力餐》中有所呈现。
车耀先创刊工作正在积极进行时,西安事变发生了,国民党当局封锁事变真相,造谣惑众。次年1月,《大声周刊》诞生,创刊号以“和平、奋斗、救中国”为题,揭露汉奸、亲日派妄图以武力讨伐张学良、杨虎城,挑动大规模内战的阴谋,周刊上的社论、短评和时事评述多为他亲笔撰写。他还以一兮、笠盟、安步、为民等笔名在周刊上发表文章,宣传中共对内和平、对外抗战的主张,与国民党宣传的“先安内而后攘外”针锋相对。
成都市党史研究室资料显示,《大声周刊》创刊后,一直坚持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但屡遭国民党政府的迫害。《大声周刊》被查封后,车耀先等不畏强暴,继续战斗,采取更多的斗争策略,先后更名为《大生周刊》《图存周刊》继续出版,直至1938年8月最后一次被勒令停刊。《大声周刊》成为四川抗日救亡刊物中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进步刊物之一,为扩大和巩固四川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江姐”在川大度过两年
青春时光
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吕清怡和冉诗媛,如今已经大四保研了。在她们的大学生涯里,有一位特殊的“学姐”相伴——江姐。鲜为人知的是,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在川大度过了两年的青春时光。吕清怡和冉诗媛读大一时,查阅校史,把江姐这段川大经历写成了剧本。2020年11月,川大一批“95后”“00后”学生参与创作的大型原创舞台剧《江姐在川大》,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公演。
《红岩》里坚强的江姐,上学时是什么青涩模样?3年前,吕清怡和冉诗媛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写剧本。差不多与此同时,四川大学关于江姐的更多珍贵资料浮出水面。2018年11月,四川大学发现了江姐化名“江志炜”在川大“潜伏”时留下的珍贵实物档案。这些档案包括江竹筠亲手填写的《国立四川大学学生入学登记表》《公费生膳食补助领取清册》,江竹筠在成都的医院做生产和绝育手术的《手术记录》等。
“刻苦求学、吸纳知识开阔眼界、开展革命工作、结婚生子,江姐在川大度过了人生中好几个重要时刻。”四川大学档案馆馆长、校史办公室主任毕玉说道,1944年5月,组织上安排江竹筠来到成都。同时,为了更好地隐藏身份,江竹筠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并亲自填写了学号为331044的《国立四川大学学生入学登记表》。在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四川党史人物传》第三卷中,也有相关记录。
舞台剧《江姐在川大》里,江姐和同学们一起染布制衣,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毕玉解释,当时,包括江姐在内的许多学生,为了节约开支,都选择自己染布制衣。她的好学,她的真诚,她的朴实,她的谦和,都感染着身边的同学,同学们亲切地叫她“江姐”。“江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同学们信服,搞革命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上也是全面发展的。”
《四川党史人物传》中写道,江姐在学校与不少社团负责人保持着友谊,当时四川大学学生建立了30多个社团组织和学术团体,作为一般成员参加了“女声社”和“文学笔会”。她与董绛云是同班同寝好友,学习生活上相互帮助,情同姐妹,后来董绛云成为人民教师,在追怀江姐时噙着眼泪说:“她信任我,爱护我,尊重我,从未引起我的一点反感。我生平少遇这样好处的朋友。”
晚饭后散步,是同学们的爱好,也是江姐做工作的好时机。在锦江河畔的林荫路上,人们常见她与同学结伴闲谈,潜移默化地帮助别人进步,她认为革命的妇女,应该有人情味。党提出“勤学、勤业、勤交友”的号召后,她更加自觉团结群众,即使别人的思想暂时还比较落后,她也要去团结,要去做工作。
毕玉介绍,在川大读书期间,江竹筠收获了人生另一种幸福——结婚生子。1945年上半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同为中共地下党的丈夫彭咏梧,组织上批准江竹筠和彭咏梧结婚。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儿子彭云。
1946年,为了协助彭咏梧搞好重庆市委的宣传和学运工作,组织上决定让江竹筠回重庆。7月中旬,她带着出生才3个月的儿子从成都回到重庆。她给川大的一位女同学写信,请求帮助办理休学一年,从那之后就中断了与川大的联系。
“这段日子里,江姐的生活里有同窗情、师生情、爱国情以及母子情,她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性格丰富的革命女性。”吕清怡创作完这部剧感叹道。
革命路上,更多英雄儿女
在川涌现
宜宾话剧团的话剧《雾中灯塔》和四川省歌舞剧院的舞剧《英雄》,今年即将在省内首演。这是两部值得期待的原创重磅红色舞台剧,两部剧有一个共同点:挖掘建党伟业革命之路上,平凡人的闪光点。
“我们做过话剧《赵一曼》,这次又用什么角度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呢?”宜宾市文广旅游局艺术科科长马艳一直关注着话剧《雾中灯塔》这个项目。这次,舞台的聚光灯转向了宜宾革命烈士李硕勋、郑佑之等。这部剧以这些烈士为原型,讲述革命者李黎牺牲前在监狱中的故事。“不过这次我们把时间线集中在主人公牺牲前在监狱中的一个月,主要反映的是人物内心、精神方面的思想挣扎。”在马艳看来,我们的英雄也会有和普通人一样的迷茫时刻,也会有思想矛盾,最后是经历了重重考验,才成就了自己。
如果说《雾中灯塔》是英雄儿女在精神上找回个人初心,那么《英雄》则是用脚步丈量起来的伟大群体。《英雄》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故事。舞剧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导演何川执导。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关于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故事有很多。”作为《英雄》的青年编剧之一,高洋认为,这段日子里自然环境非常险恶,但是无数个平凡家庭为红军长征贡献了力量。所以舞剧《英雄》是以这些平凡家庭为切入点,这里面有石匠家庭、有寡妇、有小孩。这些人物都是编剧在无数个历史真实人物中,浓缩而成。“长征精神的血脉不仅是留在四川土地上,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平凡的人用不平凡的脚步,走出来的伟大,走出来的民族精神。”
这不是省歌第一次创排长征题材的舞剧。2011年的舞剧《红军花》,聚焦红军在四川长征时的女性群体,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四川的土地上,开着一种不知名的红色小花,它们一串串生长在针般细长的叶子间,五角形,鲜红色,被不少人浪漫地称为“红军花”。“这种小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是我花了10多年时间,创作出舞剧《红军花》。”多年过去,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国家一级编导马东风感慨道,这些小花在她心中依然鲜艳。(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