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快报
端午假期能跨省旅游吗?多地倡导就地过节

端午假期将至,小伙伴们关心,这个假期能出门玩吗?尤其是能跨省游吗?

资料图:龙舟下水。张斌 摄

资料图:龙舟下水。张斌 摄

跨省游“熔断”机制精准到县

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明确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县(市、区、旗)和直辖市的区(县),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进出该地的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中新财经注意到,这是首次将跨省游“熔断”政策的行政单位从省(区、市),调整为县(市、区、旗),以及直辖市的区(县)。

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专家对中新财经表示,跨省游“熔断”机制精准到县,这项政策会很大程度提振行业信心,而且给正在处于巨大困境中的旅行社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为旅游市场的流动性注入了活力,会刺激出游的意愿,对客流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携程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标志着跨省游“熔断”机制出现重大转变,朝着更加科学精准的方向发展,也是国务院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经济政策在旅游行业的重要体现。

杭州西湖美景。马立群 摄

杭州西湖美景。马立群 摄

多省份宣布恢复跨省游

随着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近日一些省份陆续宣布恢复跨省游,包括吉林、广西、浙江、福建、湖南等。

其中,吉林文旅厅5月31日指出,鉴于目前吉林省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即日起,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5月31日,浙江也有序恢复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并鼓励该省内无社会面本土疫情的设区市之间开展跨市游。还明确人员自由流动的基本要求,各地不得层层加码,不得简单以疫情为由限制出行、人为设置跨市游障碍。

跨省游“熔断”政策的调整,以及一些省区市恢复跨省游,端午假期的跨省游消费市场会迎来回暖吗?

端午旅游或好于清明节

旅游专家表示,随着上海、北京等地控制住疫情,预计端午节旅游市场情况会好于今年清明节。

携程数据显示,5月31日,跨省游产品搜索量较前一日增长超过60%,从旅游整体预订情况来看,跨省游产品的占比环比前一日增长近30%。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指出,端午民航或将迎来2022年出行拐点。广深地区、成渝地区、海南等地的机票预订量增长最为明显。端午假期机票预订量环比上月上涨3成。

不过,旅游专家提醒,今年端午旅游要回到疫情前的程度还是有难度,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制约。第一,端午节马上到,但从目前来看,恢复跨省游的省份还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看目的地城市的防疫要求,如果很多地方政策还不能确保低风险地区来的游客能自由地玩,就不利于政策发挥作用。

第二,游客自身对于安全性的担忧。很多人担心出行后如果当地发生疫情,就有可能回不来,也有可能到了目的地也不一定能够自由地玩。也就是说,大家在出行之后是否能够顺利地回来的心理预期还是不确定的,自然会影响出行意愿。

多地倡导就地过端午节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5月31日在发布会上呼吁,近期非必要不出京,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有疫情发生的地区,倡导就地过节,减少人员流动,简约生活,不聚餐聚会。

西安5月29日发布通告,倡导就地过“端午”,不前往14日内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县(区、旗)和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区、旗)。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离市,确需离市的,严格审批管理。省外人员、14日内有病例地区、疫情高流行地区确需来返我市人员,须提前3日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等住宿场所报备。

青海省5月29日发布通告,提倡群众就地过节,不外出、不远行,非必要不出省、不跨市州流动。严格限制省内人员前往中高风险和疫情发生地区,减少西宁市主城区与周边一区两县之间、西宁市与其他市州之间的人员流动。

来自河南交警。

来自河南交警。

5月30日,河南交警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根据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通知,省外入豫即赋黄码,请严格落实“三天两次核酸检测”,之后会自动转为绿码 。省外来(返)豫人员请务必做到“双报备、双核酸”,即提前3天向目的地社区(村)、单位、酒店报备,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豫后,请立即再次向社区(村)、单位、酒店报告,并在24小时内尽快再做一次核酸,一周内不聚餐、不聚会、少外出。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端午节假期出游提示,游客出游前,应关注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