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演员宋佳与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主创团队再次踏上这片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土地,回访张桂梅校长。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重逢,更是一场爱与温暖的延续,一次对教育坚守和初心的致敬。
当宋佳与张桂梅相见时,两人紧紧相拥,眼眶湿润,这一拥抱,饱含着她们对彼此的深厚情谊,也承载着观众对她们的美好祝福......
久别重逢,共唱《红梅赞》
她们和女高的学生们一起唱起《红梅赞》,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校园里,仿佛重现了剧中的经典画面,也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那份坚定与温暖。
宋佳曾在剧中精准复刻张桂梅的神态,甚至模仿她因常年劳累而微驼的背和习惯性揣手的动作。
为了更好地塑造这一角色,宋佳深入了解张桂梅的生活细节,多次前往华坪女高,观察她的言行举止。
她说,张桂梅的眼睛里始终有光,那种坚韧和乐观深深感染了她。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和感悟,让宋佳在剧中的表演十分动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张桂梅的伟大与不易。
凭借这一角色,宋佳成功拿下“影视榜样最佳女主角”,这不仅是对她演技的认可,更是对张桂梅精神的一次广泛传播。
这次回访不仅是情感的延续,更是一次公益行动的落地。早在2024年9月剧集播出时,宋佳个人就向华坪县捐赠了100万元,剧组则捐出600万元,用于改善当地教育和妇女儿童基础设施。
此次宋佳再次捐赠100万元,她轻描淡写地称这只是“做微不足道的事”,但这些数字背后却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华坪县教体局公开资料显示,这些资金已用于改建三所乡村小学的校舍,并为女高添置了新的教学设备。张桂梅在受访时特别提到:“他们不只是来拍戏,更是来做事的人”。
宋佳和剧组的捐赠,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当地的教育环境。从破旧的校舍到焕然一新的教学楼,从简陋的教学设备到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这些变化都让学生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而张桂梅的坚持,则让更多人相信,哪怕在最艰难的地方,希望依然存在......
捐赠善款,微不足道的事,却是沉甸甸的爱
她用自己的行动,为山区的女孩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让她们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山花烂漫时》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高口碑,更在于它引发的社会思考。
这部剧让观众看到,教育如何改变一群女孩的命运,也让人重新审视乡村教师的伟大。张桂梅的故事,只是中国千千万万基层教育者的缩影。
宋佳与剧组的华坪之行,在获得赞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讨论。
有网友质疑:名人做公益是否需要如此高调?捐赠仪式、媒体报道、情感互动,是否让纯粹的善举变成了某种“表演”?但实际上,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能带动更多人关注公益。
宋佳和剧组的捐赠有具体去向,700万元的投入切实改善了当地教育条件,这种“高调”恰恰让公益更透明。
部分名人公益确实存在“作秀”嫌疑,比如短暂探访、合影留念后便再无下文,真正的帮扶效果存疑。但宋佳和剧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真诚与坚持,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值得我们尊重和赞扬。
张桂梅的态度或许能提供另一种思考。她曾说:“只要对孩子们好,谁来帮助我们都欢迎”。
在她看来,无论是低调行善还是公开行动,能带来实际改变才是关键。这种务实的态度,也正是我们在看待公益事业时应该秉持的。
如今,华坪女高的学生们依然在晨光中诵读,张桂梅依然每天巡视校园。而宋佳,则带着这份经历继续她的演艺生涯。
她说,这段旅程让她明白,真正的表演,不是模仿,而是传递那些值得被记住的精神。
她不仅在荧幕上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更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着张桂梅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宋佳和剧组的回访与捐赠,为华坪女高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张桂梅的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温暖与希望的传递者,只要我们心怀善意,付诸行动,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美好的改变。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乡村教育,关注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共同为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宋佳的“微不足道” ,也是对当下慈善环境的一种温柔提醒。在这个慈善有时会沦为公关筹码的时代,宋佳婉拒所有企业品牌联名,坚持使用个人账户转账,捐赠协议里特别注明“不用于任何宣传物料制作” 。
她的这些举动,让我们看到了慈善最纯粹的样子,那就是不图回报,只为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宋佳的“微不足道” 还藏着对受赠者尊严的尊重。她没有将这次捐赠当作一场作秀,而是默默地为学校和孩子们做实事。
她在女生宿舍住了一晚,清晨跟着学生们跑操,真正融入到了学生们的生活中。这种尊重,让受赠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关怀。
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心与心的贴近,善意不能被量化,而在于能否精准抵达。
宋佳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慈善,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受到这份“微不足道” 的感召,一起为山区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SNFTL5205567BZG.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网络发声到公益领路人,钢城暖男李荣光
下一篇:十年坚守公益路 用热血与担当铸大爱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