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李厚霖:解构公益艺术 加持品牌艺术升级
2020-01-15 08:59:02  来源:北青网

在画廊周北京2020的新闻发布会上,知名钻石珠宝品牌I Do宣布将通过“公益+艺术”的实验性融合形式,携手画廊周北京设立“I Do公益艺术”版块。在这个强调学术性的艺术平台中,这一新的跨界概念引起了笔者的好奇:何为公益艺术?

这一跨界融合新模式的塑造者就是I Do品牌创始人李厚霖。对于李厚霖,大家并不陌生,他有太多的头衔,但他最不在乎的也是头衔,他不断提及“艺术+公益”的跨界展览理念,让人们忘掉了他的企业家身份,反而以一种艺术爱好者以及公益创新者的角色畅聊起来。

媒 体 :您提出的 公益艺术概念很有新意,请问您是如何产生 “公益 + 艺术”相互融合 的 想法的?

李厚霖 :这其实是两条线,一个是从I Do品牌的这条线,另外是公益的一条线。从公益这条线的角度,我们最近几年在打造平台模式的公益方式,这个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特殊儿童群体。随着对他们的慢慢了解,我感受到他们在艺术层面的兴趣和渴望,这样I Do基金会就开始跟艺术家们产生了公益性的交集和关联。不久前在北京,我们已经给孩子们的作品举办过展览,也是“公益+艺术”的一次尝试,公益是我们跟艺术相关联的前提。

品牌这条线是这样,一方面是个人爱好,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企业在做时尚、奢侈品的领域,不管是审美也好,还是珠宝设计也好,都会跟艺术相关联。于是品牌跟艺术做一些结合,我觉得是必要的功课。

另外,公益艺术的概念,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生活理念及互动方式。因为艺术不是束之高阁的,它本来就具有公益性,它是一个可以令公众受益、提升生活美感的东西。

媒 体 : 与 画廊周 北京这样的艺术平台合作,是您第一次将公益与艺术平台相结合的项目形式吗?

李厚霖: I Do基金会与画廊周北京这样专业化的艺术平台机构合作可以说是第一次。但我们将公益与艺术结合的合作方式已经运作4年多了,之前主要与艺术家或独立的画廊合作。

例如我们跟艺术家们合作了针对特殊儿童的“艺术点亮梦想”项目,该项目是邀请当代知名艺术家去到西藏支教,与当地特殊儿童学校的孩子们共同完成画作,随后这些画作会在我们专门为他们举办的画展中展出。做这件事对孩子们和学校都有积极影响,用该校校长的话讲,这件事对他们的鼓舞,不仅仅是参加了画展的几十个孩子,对整个学校、对他们家里的人、对当地的教育部门以及所有相关方,都是前所未有的鼓舞。

这期间通过整体的运作,到最后通过画展的呈现,我们确认这个模式是完全成立的。模式的成功,对我们来说就成功了80%,所以我们也会继续做下去。

未来,我们需要更全方位的创新型合作,无论从专业的学术层面,还是从具体的艺术表现方面,我们希望积极拓展多种形式的公益艺术的创意与融合,给我们的受众和我们所影响的人,带来更大的受益。

媒 体 : 2020 年与 画廊周 北京的合作,在 I Do 整体的品牌建设上有什么促进吗?

李厚霖: 我本人比较认可一个“品牌金字塔”的理论。品牌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物质,向上的层次依次为情感、艺术、哲学、信仰。品牌最底层的逻辑是物质,于是低价的产品本身都不是品牌价值高的商品,因为它不能给予更多附加值。当然从商业上分析,低价并不是一个坏的商业模式。但是从成就一个品牌而言,物质层面比较初级。我希望把一个品牌情感层面的、艺术层面的东西,甚至最后能上升到思想和信仰层面,均与消费者有很好的沟通交流。那么这就需要每一层都做功课,所以把品牌跟艺术做相应的关联也是必要的。

过去十多年, I Do在娱乐营销,情感营销和艺术营销上都做了很多创新性尝试。艺术营销在十多年前比较创新和超前,但是最近两三年,艺术营销成为很多一线品牌,尤其是时尚和奢侈类品牌必须修炼的一节课。现在网络发达,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设计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美”的要求。品牌艺术性越强,对于人们来说接受度越高,于是艺术营销近几年变得更为重要。

媒 体 : I Do 可以选择的艺术合作品牌很多,您为什么选择了 与 画廊周 北京合作?

李厚霖: 画廊周北京类似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在艺术领域中,它是一个坚持学术且相对权威的平台。画廊周北京每年将全世界与艺术相关的组织、机构和专家聚集在一起,让全世界最顶尖的艺术家和最新先锋的艺术家互相交流,学术性、权威性和专业性更集中。

就像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能够吸引品牌进行长期合作一样,我们与画廊周北京的合作也并非一次性,专业领域的长期合作会带来更大的附加值。

媒 体 : 在艺术与公益结合的发展方向上,您看到了 怎样的方向性 ?

李厚霖: 品牌需要塑造一种艺术气质,将艺术的灵魂和精髓与品牌融合,如果你不去主动关注和寻求,不通过最后的行为表达和融合,最后也无法达到需要的结果。只有将它变成身体中的基因和DNA,才能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我们希望品牌能充满艺术气息,将艺术更深的融入自身的细胞中,让艺术自然流露,与品牌浑然一体。

公益艺术不仅意味着用艺术的形式做公益项目,也同样传递着一种负责任有态度的品牌理念。通过实验性跨界融合,用一颗做公益的敬畏之心美育大众,探索品牌共赢的成长策略或许是更多企业和高端品牌值得尝试的事情。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