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物
1个人点亮157户村民的致富梦
2021-10-14 10:43:33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尝过贫困滋味,更知真情可贵”,兰爱珍靠一张豆腐皮带领乡亲们走出创业新路——(引题)

1个人点亮157户村民的致富梦(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逸萌

凌晨3时,当桂夏豆叶片上的露水初凝,嵩溪镇一户人家的灯亮了起来。

在这个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的乡村小镇上,李建生和郑冬香夫妇走向了建在自家小洋房旁的“标准化豆腐皮作坊”。烧火、磨浆、煮浆,不一会儿,香甜的豆浆味扑鼻而来,豆浆表层渐渐凝固出一张略带褶皱的薄膜。在接下来的10个小时里,伴随着上千次手工“揭皮”,一种在当地已有800多年历史的绿色食品即将新鲜出炉。

兰爱珍和刚刚完成“揭皮”工序的黑豆豆腐皮。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逸萌 摄

在清流县的13个乡镇,157户、近800名村民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社员。

你若问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难题,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谁?这个名字一定会被提及——兰爱珍。

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兰爱珍带领合作社成员将豆腐皮年产销量从成立初期的170多吨增加到1500多吨,平均每户成员仅豆腐皮单项纯收入就超过9.2万元。

一张豆腐皮,25载创业路,托起了村民们的香甜致富梦。

因下岗与豆腐皮结缘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三八”红旗手……当人们把兰爱珍和这些荣誉联系在一起时,大概不会想到,这位畲族姑娘与豆腐皮结缘竟是因为下岗。

1996年,23岁的兰爱珍从一家乡镇企业下岗。那时,当地女孩很少外出打工,一边帮家里放牛、干农活,一边准备出嫁,就是兰爱珍可以预见的未来。“我经常看着牛,悄悄流眼泪。”兰爱珍在内心告诉自己,绝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

她把目光投向了豆腐皮。

豆腐皮,又称腐竹,由豆浆热煮时产生的浆面皮捞起晒干制成。在嵩溪镇,制作豆腐皮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不可缺少的“保留节目”。不添加其他辅料,完全由大豆精制而成,使得豆腐皮成为远近闻名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听说谁家的豆腐皮好吃,兰爱珍便勤快地跑去帮忙烧火、“揭皮”。慢慢地,她掌握了豆腐皮制作的工序和技术。

可是,当她下定决心开始做豆腐皮生意时,却在启动资金上发了愁。作为长女,她深知家里经济状况窘迫,然而当她把想法告诉父亲后,父亲却作出了一个改变兰爱珍一生的决定:“只留下明年的口粮,家里剩下的粮食都卖了给你凑钱。”

正是用这笔一家人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兰爱珍置办了6口大圆锅,开启了创业之路。每隔5天,她就把制作好的豆腐皮半斤一捆,扎好后放到背篓里。遇上赶集日,她就背上背篓去清流县城走街串巷,试图用寄卖的方式打开销路。

那时的她总是踩着一双塑料凉鞋,每次回到家,兰爱珍看着磨得起泡红肿的脚趾,内心总会有一个愿望——“希望老茧磨得厚一点,这样便不痛了。”

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她暗暗记下顾客提出的意见,想办法改进工艺,许多商家被这个真诚、认真的姑娘打动。渐渐地,兰爱珍的豆腐皮越走越远,全家人的生活总算有了保障。

“短发”爱珍的“四大改造”

2001年前后,兰爱珍的豆腐皮已经有了一定市场规模,她开始考虑对原有的6口大圆锅进行改造。那时,她回想起以前有顾客抱怨,“豆腐皮表面总是黑乎乎的,让人没有食欲。”

如何才能让黄澄澄的豆腐皮“露出庐山真面目”?兰爱珍开动脑筋,将烘烤这一步骤中原本使用的土灶炭火改为蒸汽加热,这样便可以杜绝飞灰,解决豆腐皮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不仅提升了产品卖相,也提高了豆腐皮品质。

在探索改造升级设备、工艺的过程中,兰爱珍做了一个决定——剪发。

畲族姑娘的传统发型本是用三把簪子盘起的漂亮发髻,而兰爱珍却毅然剪去了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她向记者解释说,在煮浆过程中要佩戴帽子,盘起的发髻总是将蒸汽兜在帽子里,多有不便。这头利落的短发与兰爱珍相伴至今,成了她的一个标志。

独行快,众行远。2009年,兰爱珍组织当地5户豆腐皮生产“元老”成立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单口圆铁锅改造成高产夹层锅,炭火土灶改造为洁净型箱式烤房,简单小作坊改造为标准化生产车间,四圆锅简单型生产改造为洁净型标准化生产,这“四大改造”让合作社的产量“蹭蹭”上涨。

兰爱珍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社员所使用的蒸汽平台式8至10口不锈钢长锅,夫妻俩一天可生产130斤左右豆腐皮,产量是以前的8倍以上。

就是这些兰爱珍口中的“小发明”“小创造”,使得他们生产的豆腐皮不仅在省内大获好评,还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在德国、韩国都有它的身影。

携手“家人”共致富

“尝过贫困滋味,更知真情可贵。”当兰爱珍回首多年来走过的创业路,最令她不能忘怀的就是“想呵护家人”的初心。

“家人”是她事业的起点,也是她奋斗的远方。

说起创立合作社的初衷,她回忆起少年时的一件往事。读初一时,学校离家远,她每周回一次家。一次回家,邻居悄悄告诉她,在父亲生病的日子里,母亲每天早上5时就起来生火,把一大盆米饭放进锅里闷好,安顿好家里的孩子,又急急忙忙赶去田间地头忙活。

“灶头的火若是旺,妈妈就能吃上熟米饭,若是不旺,就得嚼生米。”兰爱珍含着热泪说,那时她就立志,不让家人再受苦。那天晚上,她悄悄拿出一个巴掌大的黄色笔记本,写下了“自立、自强、自信”六个字。

如今,对于兰爱珍而言,合作社的社员就是她的“家人”。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为社员提供全方位的“五统一”服务——统一原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产品销售。

危房变洋房的李建生夫妇,贫困户变“生产状元”的赖子华一家,80后返乡创业的社员余叶根……这些合作社社员的致富故事正吸引更多的人重返家乡。2020年,合作社销售额近3900万元。

“正是‘家人’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致富梦才能得以实现。”站在占地60亩的豆腐皮原料大豆新品种示范基地前,绿油油的桂夏豆119和闽诚豆8号长势喜人,高度已快触及兰爱珍的肩膀。

看着一串串饱满的豆荚,兰爱珍的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真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