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益
内蒙古农村“托尼”老师吴秀荣:4年义剪银发超2万次
2023-03-24 09:2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吴秀荣上门帮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 邱琦 摄

中新网通辽3月22日电 题:内蒙古农村“托尼”老师吴秀荣:4年义剪银发超2万次

中新网记者张林虎

她组建“义剪”志愿服务队,年均义务理发5000余次;她组建“辣妹子”巾帼志愿服务队,常年开展关爱“三留守”志愿服务;她组建“七巧刺绣钩织”志愿服务队,帮助村民创收,她是“通辽好人”——吴秀荣。

每到周末,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东七家子村的义剪小店里,前来理发的老年人络绎不绝,吴秀荣会准时来这里给老年人理发。

吴秀荣是义剪活动的发起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

2019年,吴秀荣与村民于金花创建了“义剪”理发店。每到周末,小店就坐满了等待理发的老人,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爱心小店”。

“我什么时候有时间什么时候来,特别方便。她很辛苦,有时候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为人民服务真落到实处了,我们打心里感谢。”谈到吴秀荣,村民李宗英不吝赞美之词。

“谁都有老的时候,”对于那些身体不好,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吴秀荣会上门为他们理发。

图为吴秀荣(右一)正在和同伴赶制订单。 吕志敏 摄

前些天,74岁的岳凤不小心摔倒,造成尾椎骨骨折,吴秀荣抽空来到岳凤家为他们夫妇俩理发,这让岳凤非常感动。

“既不嫌我们脏,也不嫌累,对谁都这样,这些年她都是这么做,这人可好了。”岳凤说。

吴秀荣说,每当给老年人理完发后,看到他们开心的样子,她心里特别满足。“我觉得我这么做非常值,我会努力把这份爱和温暖传递下去。”

4年来,“义剪”志愿服务队为村里的老人理发20000余次。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吴秀荣的爱心善举不仅给村民带来外在形象的提升,同样无形中影响着村风、民风,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给他们理完发后,他们都爱美了,爱打扮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大家都有了爱心,有了正能量。”吴秀荣说,村里设计风车长廊,需要人折叠风车时,很多老年人都主动到村部来帮忙。“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折了3万只风车。”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身为东七家子村妇联主席的吴秀荣在一次培训中了解到,霍林郭勒市一家刺绣企业带领村民致富,她就千方百计联系企业负责人,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带领村里的妇女学习刺绣技术。通过两次学习,村里的多名妇女已经完全掌握了刺绣钩织技术,还签订了订单。

“以前农闲的时候,村里的妇女就聚在一起打麻将,现在姐妹们开始喜欢上了刺绣钩织,因为有效益。”吴秀荣介绍,现在在不耽误家里干活的情况下,每个月能增收1000元左右。

为了帮助更多人增收,吴秀荣带头成立了“七巧刺绣钩织”志愿服务队。“现在服务队中有30多人在接订单,有20多人正在学习刺绣钩织技术。”吴秀荣说。

图为“七巧刺绣钩织”志愿服务队的作品。 吕志敏 摄

2006年,村民唐春岩患上脊髓炎,从此下肢没有了知觉。生性好强的她选择坚强面对生活,坚持生活自理。为了帮助她增加收入,吴秀荣经常带村里的刺绣高手教她刺绣钩织技术。

“谢谢吴姐给我提供这个帮助,让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生活有一种向往,如果以后也能接订单了,能解决我生活上的一些负担。”唐春岩说。

吴秀荣还通过“月敲门”志愿服务活动,关爱村里的“三留守”人员。

多年来,吴秀荣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投入到志愿服务中,通过“参与者”到“组织者”身份的转变,使这座小城处处激荡着正能量。吴秀荣先后获得“通辽市三八红旗手”“通辽好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我相信这份正能量,会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让崇德向善在开鲁大地蔚然成风。”吴秀荣说。

http://gy.youth.cn/gywz/202303/t20230323_14404896.htm

编辑:闫玉茹  审编:ztt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