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益
苏州慈善以“四化”走向高质量发展
2020-01-08 09:17:24  来源:苏州日报

  2019年12月28日,由苏州市慈善总会主办的“文明苏州 向上向善”——2020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举行,全面展示了2019年苏州慈善事业所取得的成绩。 □记者 倪黎祥 摄

2019年12月28日,由苏州市慈善总会主办的“文明苏州 向上向善”——2020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举行,全面展示了2019年苏州慈善事业所取得的成绩。 □记者 倪黎祥 摄

□宋言奇

慈善事业作为一种再分配形式,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慈善事业,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一直以来,苏州高度重视慈善事业,慈善事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在被誉为“城市爱心GDP”的“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行榜上,苏州目前位列第5名,成绩卓著,“文明苏州、德善之城”的良好形象已经牢牢树立。

为了进一步促进苏州慈善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规范化、社会化、精准化、品牌化”等“四化”是苏州今后的努力方向。其中规范化决定了苏州慈善事业的“稳度”,社会化决定了苏州慈善事业的“广度”,精准化决定了苏州慈善事业的“深度”,品牌化决定了苏州慈善事业的“高度”。

规范化苏州慈善事业的“稳度”

慈善事业的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首先离不开规范化,规范化是基础,决定了慈善事业的“稳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为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多次提到“制度”与“法治”,这说明我国社会治理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是大势所趋,慈善事业自然也不例外。健全的慈善事业,不仅仅包括爱心的培育、捐赠人基数的扩充,更意味着慈善行为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尤其在慈善主体众多、形式多样、需求各异的情况下,规范化更显必要。

苏州高度重视慈善的规范化,严格执行《慈善法》的相关规定,同时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既有成绩基础上,还需强化以下环节。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慈善监管体系,发挥媒体、中介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监管之中,保证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的建设,提高法人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公信力。三是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打造慈善行业“利益共同体”,使各主体之间相互监督、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规范化水平。

社会化苏州慈善事业的“广度”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化,慈善事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化决定了慈善事业的“广度”。只有走向社会化,苏州慈善事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苏州非常注重慈善的社会化。从“慈善一日捐”到日常性捐款,从传统线下捐款到“互联网+慈善”,从传统载体宣传到新型媒体宣传;从部门之间联动到政府与社会之间联动,在慈善社会化方面,苏州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网络体系。当然,为了进一步推进慈善的社会化,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一是推出更多的慈善模式。近些年来,在慈善领域,苏州不断创新,“慈善商店”、个人发起的公益慈善基金会等相继出现。但是与国内部分先进城市比较,创新的力度还略显不足。因此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尤其是打造具有“苏式特色”的慈善模式。

二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科技支撑,开发简易模式,简化相关程序,让慈善“随手可做”。总体而言,苏州在慈善事业中运用科技手段与信息化程度还比较滞后,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弘扬慈善文化,推动“慈善生活化”与“生活慈善化”,让慈善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是加强市场化。慈善的目的是公益性,但是并不意味不可以使用市场化手段。运用市场化运营强化“造血”,可以使慈善更具生命力。

五是树立“大慈善”的理念。加强慈善与文艺、体育、环保、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耦合。

精准化苏州慈善事业的“深度”

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精准化。在慈善事业中,不仅需要筹集慈善资源,更要精确配置资源。精确配置资源,有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更好满足被救助对象之需,精准化决定苏州慈善事业的“深度”。

在慈善精准化方面,苏州有很多“亮点”,比如苏州开展的“环卫工人健康关爱行”“校园废纸置换厕纸”等项目,都是精准化的产物。为了进一步加强慈善的精准化,还需完善以下领域。

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在慈善资源的调配作用,尤其要利用好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助推精准慈善。

二是加强调研工作,应坚持尊重原则,树立需求意识,真正了解被助者的需求,以被助者的意愿开展慈善工作。

三是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社会组织针对性强,较为“贴地气”,且有着丰富的社会网络。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有助于精准慈善。

四是实施项目化。项目化有助于助人者与被助者双方沟通,有助于整合资源,是精准慈善的有效途径。在项目化方面,苏州已有良好的经验,但是项目类型还比较单调,今后项目化可以适当向教育、生态保护、卫生、体育、优抚等薄弱环节适度扩展。

品牌化苏州慈善事业的“高度”

慈善事业的发展,还需要品牌化。品牌化能够增强认同感与凝聚力,聚揽人气,对于整合慈善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品牌化意味着运作更规范,救助更精准,制度更健全,这些都能保证慈善事业的可持续性,品牌化决定苏州慈善事业的“高度”。

在慈善品牌化方面,苏州不断探索,也形成了一些特色品牌。但是品牌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付出。

一是培育品牌与宣传品牌。要通过政策鼓励以及相关的扶持措施,进行品牌培养。要通过媒体等途径,宣传品牌,形成示范效应。二是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品牌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要通过项目创新、传播创新、方法创新等,不断为品牌注入活力。三是科学策划。要注重挖掘公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策划形式灵活、内容新颖、参与性强的慈善项目和活动。

(★作者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东吴智库研究员)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