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
“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
……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民间流传的一句句顺口溜,朴实地道出了这里百姓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也道出了这里独具特色的产业脱贫新格局。
光山县探索出“多彩田园”创新举措。 徐大迟摄
光山县位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贫困人口基数大,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传统农业占比例较大是导致该县贫困人口众多的原因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光山县立足自身自然特点和扶贫现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了“多彩田园”创新举措,“互联网+扶贫”“金融+产业”等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可持续的产业扶贫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光山县2019年退出了贫困县序列,摘了贫困的帽子。
2019年9月17日上午,冒着绵绵细雨,在河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了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和文殊乡东岳村,了解当地脱贫和扶贫工作情况。
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别山。11月的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油茶花开,漫山遍野洁白如雪;东岳村文化中心,徽派风格小楼上悬挂的“牢记总书记嘱托 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横幅格外醒目。人民网记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来到光山县,探访这里的脱贫故事。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
光山县地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丘岗和浅山区居多,气候干湿适宜,非常适宜种植茶树。相传这里是“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发生地,司马光油茶园由此得名。
9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同正在劳作的村民和管理人员交流。
“总书记对油茶产业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回想起当天和总书记交流的情景,司马光油茶园创办人陈世法依然十分激动。
司马光油茶园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覆盖了6个村41个村民组,年产值近亿元。 人民网 霍亚平摄
2009年,在当地政府引导下,村民陈世法回家乡创办了光山县第一家油茶企业。如今,司马光油茶园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覆盖了6个村41个村民组,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就业近2000人,帮扶1831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2800元。
72岁的村民陈文珍与工友们在油茶园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人民网 霍亚平摄
72岁的村民陈文珍从2009年就在油茶园打工。“进油茶园干活,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家。以前是贫困户,生活不好,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年,顿顿能吃肉。”
习近平在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我们会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迈开脚步大胆做。”陈世法告诉记者,接下来准备延长油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把康养旅游融入其中,带动老区百姓共同走上致富路。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发展油茶产业不仅让这里的老百姓腰包鼓了,还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目前光山县已种植油茶22.7万亩,油茶、茶叶、花木、杂果主要林地面积达66.5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5.85%,优良的水生态成就了“光山蓝”和长寿之乡的美名。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洁白如雪的油茶花让人犹如置身云海。美丽的油茶花成为当地百姓的希望之花、幸福之花,“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的美好愿景正变为现实。
“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
从司马光油茶园出发,驱车不到10分钟便来到了文殊乡东岳村。东岳村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拥有丰富的古色、红色、粉色、绿色“四色”资源,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现如今,黑猪腊肉、山茶油、油挂面、咸麻鸭蛋等“光山十宝”让东岳村名声大噪,风靡全国,光山花鼓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几年前,东岳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国家级贫困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585人。
“最难的时候,家里拿不出1元钱。”村民杨长太回忆起几年前家里的情况时仍历历在目。2012年,他在北京务工时遭遇车祸,被迫返乡创业。开始种苗木,由于缺技术、缺销路,折腾1年多,赔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8万元外债。2014年,杨长太被评定为贫困户。
当贫困户,杨长太害臊,村里给贫困户开会时总喜欢蜷缩在角落。“咱有手有脚,年轻力壮,还是名党员,更得苦干脱贫。”杨长太下定决心苦干脱贫。可想要创业最缺的是技术。
扶贫工作队、村干部请来信阳农林学院的两名专家,手把手教他种植苗木。当年底,新一批苗木投向市场,扶贫干部又帮着跑销路。苗木售罄,杨长太赚了十几万元,不仅还了欠款,手里还有“余粮”。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东岳村,在村文化接待中心,了解光山县脱贫工作和中办在光山县扶贫工作情况。面对面向总书记汇报的脱贫致富带头人杨长太至今幸福感十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难掩激动,“总书记始终面带微笑,我越说越有底气,嗓门越来越高。” 杨长太的底气着实是靠双手挣来的。
在光山县,百姓过着“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的幸福生活。 盛鹏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光山县2017年连续印发文件,建立健全了“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工程的“四项机制”,正式形成“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整体框架。当年就实现了对贫困村的覆盖率达到100%,全县从事“多彩田园”产业的贫困户达到贫困户总数的40%。东岳村办起了家庭农场,种上了苗木花卉、有机稻,养起了山鸡黑猪和土鸭,还有稻虾共作和生态茶,真正应了那句“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图为光山“稻虾共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谢万柏摄
脱贫后的杨长太干劲更足。他流转土地,成立家庭农场,发展绿色水稻、生态油菜、水产养殖等产业,帮扶了4户贫困户,还带动50户贫困群众增收。
在东岳村文化接待中心,习近平察看了“光山十宝”和光山羽绒服等特色产品,详细询问产品的市场销路和带动村民脱贫的作用。有好东西,却运不出、卖不了,这是很多偏远地区的“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有了电商,杨长太的特产不愁卖。 光山宣传部供图
这些年,东岳村成立了村电商服务中心,把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日子节节高,电商离不了。”杨长太不愁销路,也不担心价格,稻谷加工成米,打上四方景庭农场的商标,每亩净收入1300元。
2018年,东岳村实现整体脱贫。东岳村党总支书记杨长家说,眼下,村里正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整治村容村貌,树立文明新风,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永远的进行时
“多彩田园”让光山的百姓过上美好生活。图为当地农民在田里收割。 杜青摄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把国家级贫困县光山县确定为定点扶贫县,经过近4年的努力,光山县乡村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截至目前,光山县累计发展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增收的“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工程647个,带动贫困户35951户(次)增收,同时引导近700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多彩田园”产业增收,实现了产业帮扶措施对贫困户全覆盖。2019年5月9日,光山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
如今的光山,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芝麻开花节节高。县里打造以本土资源“光山十宝”为品牌的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使本土特色产品成为百姓的“摇钱树”。同时,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司马光油茶园为核心,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2019年国庆节长假期间,司马光油茶园共接待游客3.72万人次,东岳村共接待游客5.53万人次,实现井喷式增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那样,“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光山的干部和群众齐心合力,正大踏步向前……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