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完村里的留守儿童家庭,肖逸菲的心里五味杂陈。她看到那些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年纪很小便帮着家里做家务、干农活,有些家庭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这让她感到难过,也坚定了她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志愿服务的决心。她在志愿服务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孩子们,下一站,是未来!”
2019年暑假,西南石油大学学生肖逸菲参加了2019北大资源“星火助学·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公益活动(以下简称“快乐学校”)。她带着西南石油大学“柚遇江阳”志愿服务队来到四川泸州泸县天全村,开展爱心公益服务。与她同行的还有来自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的15支志愿服务队130余名志愿者,他们走进四川多个地区,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教育、美艺教育、心理辅导、家访调研等教育公益专项服务,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快乐暑期。
本次公益活动以“弘扬五四精神、助力教育扶贫”为主题,通过开展关爱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更多新时代有志青年自觉弘扬五四精神,深入乡村基层,助力教育扶贫,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15天的时间里,130余名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志愿者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他们精心策划,结合当地特色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彩课程;他们教学相长,用爱心和陪伴温暖留守儿童们的心灵世界,让他们的生活渐渐发生着改变;他们青春担当,为乡村教育扶贫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快乐学校”里汇聚“星火”力量,点燃少年梦想。
---------------------------
多彩课堂点燃兴趣之火
“师资结构欠佳,现代化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技术运用滞后,缺乏对现阶段学生整体全面综合素质培养的整体规划。”廖富康这样描述志愿服务地的教学条件。2019年7月14日至30日,廖富康作为队长,带领西华师范大学“星火助学·快乐学校”团学干部暑期志愿服务队,来到四川省重点扶贫地区——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开展志愿服务。
这个村子的教学点距城区22公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队员们修改完善了最初的教学计划,以多元化的课程为主,辅之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既可以巩固课程基础,又得到心理辅导。
“学科课程上,我们在语数外等基础课程上,还提供美学教育、体智培养、素质拓展等助学课程。”廖富康说,考虑到当地自然灾害偶发,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科学的安全教育,存在着极大的人身安全隐患,队员们开展了安全自护教育与防身武术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救能力,家长也通过这个活动意识到注意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队员们还用趣味语文、趣味科学、手工、绘画、表演、运动会等方式,让孩子们充分参与教学。课堂上大家互相鼓励,活动中彼此加油打气,让每个孩子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我价值。“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孩子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加强了学习自主性。通过这些课程,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强项和优势,也更加自信起来。”廖富康说。
西华师范大学的另外一支团队——彩虹队同样参加了公益活动,在乡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来到四川南充禹王庙村,精心为孩子们打造趣味课堂。作为团队队长,李志刚一到村子就发现不少孩子有些内向,不愿意主动和陌生人说话,甚至在课堂上交流发言也比较胆怯。“那么,演讲课的设置就十分必要,从普通话语音,到演讲口才技巧的教授,要让孩子们在台上敢于发声、喜欢表达,从沟通中获得成长。”李志刚说。
为此,团队成员对孩子们进行自我介绍、我的梦想等主题演讲训练,用绕口令来锻炼孩子们的普通话,教授《少年中国说》选段朗诵,让孩子们习惯于在台上说话的感觉。
邹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在刚开始的几节课她基本不敢说话,站在讲台上也是支支吾吾,声音非常小。但经过十天的锻炼后,她可以非常流利地对陌生人讲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能大声地朗诵出《少年中国说》,最后她成为领诵。“孩子们通过学习我们的特色课程有成长和改变,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开心的事,也是志愿服务的意义。”李志刚说。
2019年7月25日,由池州学院5名大学生和一位指导老师组成的赴四川“快乐学校”项目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团,来到成都简阳蜀阳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进入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简阳便是其中之一。团队队长汪文玉看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便带领团队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带来了一堂“垃圾分类我先行”的特色课程。
结合“垃圾分类”这个热门话题,团队成员在课堂上带着孩子们认识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等概念,帮助孩子们树立起垃圾分类意识。汪文玉介绍说,队员们通过卡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让孩子们记住生活中的常见垃圾分别属于什么样的类别。除此之外,队员们还为孩子们带来了“物理化学实验魔法课”“诗词文化课”“国防教育课”等课程,最终通过汇报演出的形式,将教学成果进行逐一展示。
“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特色课程,我们来到这志愿服务的目的也是源于此,就像是活动的主题一样,快乐学校,快乐学习。”汪文玉说。
爱心陪伴开启心灵之门
有人曾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的往往就是陪伴。这很容易导致他们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自闭。杨雨淅在志愿服务时就遇到了这样的一名孩子。
杨雨淅是四川农业大学“快乐枣支”暑期志愿服务队队长。2019年7月17日,她带领团队来到四川泸州叙永县三台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这里,杨雨淅认识了一名被称为“问题孩子”的刘同学。
刘同学的妈妈已去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十多年来很少回家,现在和奶奶一起生活。让队员惊讶的是,刘同学已经辍学一年,原因是被医院确诊为癫痫病并患有抑郁症,但他最喜欢画画。
作为团队里唯一的美术老师,罗崇鑫注意到了刘同学。美术课上,刘同学特意带了自己的美术书,厚厚的一本且画满了画。罗崇鑫则教会了他很多绘画,并对他进行鼓励。队员们和他一起做饭,一起打球,一起到田野里拍照,刘同学逐渐敞开了心扉,与团队成员打成一片。
除了课本知识外,队员们还开设了各种有趣的课程,包括心理健康课、消防知识安全课、趣味摄影课、手工课、户外写生课等。临别前,每个队员都给刘同学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留下了电话号码,告诉刘同学要时常保持联系,“我们告诉他不许哭,只要他努力读书,以后我们还来看他,或者他来成都找我们。”罗崇鑫说。
志愿服务结束后,罗崇鑫一直与刘同学保持着联系,“他还告诉我们,9月开学后他就上学了,奶奶身体很好。很想念我们,他说给爸爸也打了电话,‘十一’前几天还祝我们每个人国庆节快乐。”
“我们7个能做的,就是陪伴他们15天,用我们的经历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15天不长也不短,认识了一群以前不怎么可能会认识的孩子,亲自去感受只在电视上看到的生活,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罗崇鑫说。
在成都简阳射洪坝街道蜀阳社区,山西高校志愿联队“晋善蜀缘快乐学校”志愿服务队也给留守儿童带去了关爱和陪伴。这支团队由山西5所高校9名大学生组成,队长张帅林来自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经过15天的陪伴,他认为,留守儿童的世界很简单,他们缺少的最多的是爱和陪伴。
在这支团队服务的孩子中,有一名李同学和外公外婆生活,爸爸妈妈都常年不在家,而外公外婆也只是早晚在家而已。对于回家,他总是显得漫不经心。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队员郭朝阳和其他成员便考虑从他缺少的地方去尽量给予,“他的父母经常不在,队员们就陪他一起玩,他喜欢一种卡片却舍不得买,队员们就偷偷给他买。我们还给他讲一些我们的小故事,倾听他们有趣的事。”
渐渐地,内向、羞涩、面对陌生人开不了口的李同学开朗起来,后来可以在陌生人面前表演唱歌。曾经因为父母不能陪他而抱怨生活,了解了父母是为了给他更好的生活才外出打工,李同学也开始理解父母了,变得阳光起来。
在匆匆结束了蜀阳社区的志愿服务之后,队员们正准备回到住处,却听到有人在喊“老师,老师!”队员们找了好一会才发现是楼上有个小孩子在家里喊他们。这时,队员们才认出来,是他们带的小孩中的一个。“或许,对于每个人而言,最重要的东西都不一样,留守儿童心中最重视的可能就是陪伴与关注吧!我想对于他们,给予心理上的关爱远远要比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更加用心地对待他们。因为有爱,所以快乐!”团队成员贾慕媛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19微博之夜荣誉揭晓 致敬公益传递正能量
下一篇:寒冬里暖心餐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