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苗岭添新绿。
蒙自市水田乡志愿者参加义务植树。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植树添绿正当其时。在我国第44个植树节到来之际,全省各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弘扬爱绿、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实施“一村万树”工程
推进全域绿化
近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新平街道组织辖区69名党员志愿者、学校师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建设生态家园。当天,共栽种了200余棵夹竹桃、蓝花楹等优质苗木。
近年来,文山州积极推进“绿色文山”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展森林督查、种茶毁林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引导全民义务植树,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州完成营造林353.34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35.8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89.01万亩,义务植树3519.38万株。
今年2月,文山州以“绿山、绿水、绿道、绿城、绿乡”为重点,深入推进“千里绿道、万里花带”建设,动员全民实施“一村万树”“十棵树”等优化生态环境工程,分年度、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全州全域绿化行动,着力提升全州森林覆盖率。
开展主题宣传
推广互联网+义务植树
3月12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林草局举行以“植树造林实施国土山川大绿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林草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浓厚氛围。
由楚雄州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工作人员组成的宣传小组,在活动现场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政策咨询答复等服务,向群众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楚雄州国土绿化、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全民义务植树等工作成效,向群众讲解互联网+义务植树的参与程序与方法,动员大家参与植树造林,为家园添新绿,做好绿色实践者。
治理修复生态
助推城乡绿化美化
3月12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干部群众挥锄挖土、植树造林,积极参加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暨植树节活动,在沿江、陡坡、面山和公路边种下一株株香橼、攀枝花、叶子花。
近年来,怒江州以怒江、澜沧江“两江”流域生态修复为重点,大规模持续开展造林绿化、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十三五”期间,怒江州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87.7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700万株、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38.67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6万亩。乡村绿化率达48%,森林覆盖率达78.9%,持续保持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长”。
今年3月,怒江州启动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以“两江三沿四边多点”的绿化美化布局,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构建四季常绿、景随路移的美丽新怒江。
种植乡土树种
建设“小多精”公园
3月11日,绥江县全域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启动仪式举行,干群同心种下300多株毛竹,拉开全县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序幕。
未来3年,绥江县将新植绿化苗木600万株,分年度在全县村庄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种植乡土特色树种;开展城镇绿化美化行动,建设一批“小、多、匀、精”式的社区公园、街头花园、串珠式和口袋式公园。
近年来,绥江县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全县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已达5.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99%,位列昭通市11个县(市、区)榜首。
植树稳固水土
治理山体滑坡
近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公路分局联合乔后镇温坡村委会在米子坪电站旁山体滑坡灾害治理点种下600余株柏杨树。治理点上,去年种下的2.3万株树苗已顺利成活,迎风而立。
乔后镇是洱源县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乡镇,多年来,由于山体滑坡、植被毁坏、泥石流顺沟而下,常常造成道路交通中断。洱源公路分局谋划植树防治泥石流护路工作,加大黑惠江上游生态养护力度,连续两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山体滑坡处植树稳固水土。
洱源公路分局定时对树苗进行观测,总结种植方法,将在3到5年内有计划地开展植树防治地质灾害护路活动。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绿化施工弃渣场
3月12日,中铁七局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Ⅱ段施工5标项目部组织员工赴项目施工地磨盘山隧洞4号弃渣场开展“爱绿植绿护绿 打造生态滇中”活动。
在大家分工合作下,一株株松树苗迎风挺立,为滇中引水工程增添了一片新绿。“这个地方是项目施工弃渣场,为践行‘爱绿、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开展了此次植树活动。”中铁七局滇中引水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黄辉介绍,目前,项目部已启动弃渣场绿化行动,并将持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记者 李丽 吕瑾 李寿华 谢毅 刘宇丹 李建国 沈迅 段苏航 黄兴能 通讯员 杨珠艳 郑雷亭 罗洪 高静 韩罗义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