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益
百岁名医离世后捐献遗体 为早期国产阴道镜的研制者
2022-11-23 08:41: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百岁专家吴劼彝教授因病逝世,遵循其遗愿,遗体被捐赠给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11月21日电(陈静 李妙然)记者21日获悉,早期国产阴道镜的研制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百岁专家吴劼彝教授因病逝世,遵循其遗愿,遗体被捐赠给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工作。从18岁踏上学医之路到100岁辞世,吴劼彝教授把一生奉献给了妇产科事业,更在多年前就做出了捐赠遗体的决定。

吴劼彝教授曾说:“我也是从医学生一路走过来的,我深知一具遗体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来说有多重要。当初是上医(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医学院)培养了我,我要尽可能地去回报我的母校。”捐赠背后,是吴劼彝教授对医学事业将近一个世纪的热爱与牵挂。

1946年,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吴劼彝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一名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供图

1946年,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吴劼彝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一名医生。1959年,吴劼彝被调往华山医院(当时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筹建妇产科临床专科并担任行政副主任。当时,由于影像学尚未在临床普及,对于不典型的怀孕表现和肿瘤的鉴别,医生的触诊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次,外科排班表上有一名“确诊”为卵巢肿瘤的患者第二天要手术,但并未常规请妇科会诊。吴劼彝深感不稳妥,便决定要先为患者检查。检查的结果出人意料,当时那位患者其实已经怀孕7个月,却被误诊为卵巢肿瘤。从那时起,吴劼彝就在思考,能看好一个病患还远远不够,如何才能帮助到更多的患者。三年筹建期结束,吴劼彝参加医院的教学工作。在带教学生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随着医学生群体的扩大,实践操作,尤其是解剖机会太稀缺了,而这又是培养一名合格医生的关键。

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个很大的难题。当时,中国国内没有阴道镜,业界普遍采用涂片染色以及萤光光谱扫描法等来诊断宫颈癌,但很难做到准确和直观。如何能让更多早期宫颈癌被及时发现,吴劼彝开始寻找更好的诊断方法。当时,阴道镜技术在国内就像一张白纸。没有资料,吴劼彝就找机会背着空箱子去国外,把书和资料背回来研读。她在一篇文献中看到了国外阴道镜的科研成果,就参考国外研究,自己画图纸、去寻找并联系厂家制造。最后,她找到了镇江的一家光学仪表厂,并和工人师傅一起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早期国产阴道镜。从此,中国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得到大幅提升。

成果出来后,吴劼彝走进工厂、农村开展宫颈疾病普查,努力将先进技术尽快造福广大女性。她还不断研究和改进阴道镜技术,加速了国产阴道镜的研制和生产。受到家人的影响,吴劼彝教授的孙子孙奕波也走上了医学的道路。孙奕波告诉记者:“奶奶行医、做研究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病人。”

在多年前,吴劼彝就向家人提出了自己“捐赠遗体”的想法。“人离开后带不走什么,奶奶希望自己的遗体还能为医学事业发挥一些作用,能够回报母校。我们都很认同,也为奶奶的决定感到自豪。她不单生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别人,死后依然选择把爱留给了医学生们和祖国的医学事业。” 孙奕波说。吴劼彝教授逝世后,她的遗体被送到了她的母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供医学生们去解剖、学习、实践。她用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到了她挚爱的母校。

孙奕波说:“奶奶走了,希望她留在世上的这份爱,可以传承下去,可以治愈一点点病痛,安慰一点点心灵,带来一点点希望,驱散一点点黑暗。”(完)

责任编辑:李婧怡

http://gy.youth.cn/gywz/202211/t20221122_14147617.htm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