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
北京130家医院引入337名医务社工,带来哪些变化?
2024-04-22 09:19:10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改善医疗服务、体现医学人文,这是医务社工服务的“初心”。与医护提供的医学诊断、临床治疗不同,医务社工提供的是心理关怀和社会服务,也常常起到医患连心桥的作用。

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为居民服务近年来,本市力推医务社工服务发展。记者日前从市卫健委获悉:目前共有130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者337人。较2019年有大幅提升,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

去年起,本市还培育起一批医务社工多元服务项目。如今它们“发育”得怎么样了?给患者带来了什么样的体验?近日,记者来到多家承担项目的医疗机构一探究竟。

幽谷伴行

在主题活动中学会“生死两相安”

“人死了会怎么样?”“墓地是不是最后的家?”“爷爷会不会变成鸽子?”……

不久前,一场以“在绘本中探索生命”为主题的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科举办。活动的参与者,是6名5到11岁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其中,多数孩子都是生命终末期患者的家人。

海淀医院安宁团队提供社工服务海淀医院安宁社工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为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四全(全人、全家、全队、全程)”照护。去年,他们申报了“幽谷伴行-哀伤支持”培育项目。该项目关注患者家属的哀伤情绪,希望通过开展相关支持服务降低家属预期哀伤、缓解焦虑情绪,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哀伤期。绘本主题活动正是该项目服务内容之一。

海淀医院安宁团队提供社工服务活动中,社工先通过“一个小黑点儿”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了生命成长的过程。然后,又领读了绘本《死亡是怎么回事》,带领孩子们一同走进探索死亡的求知之旅。“死亡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它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人身上。”通过绘本幽默、轻盈的画面和社工们简洁又富有哲思的解读,孩子们对生和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人死后,会变成什么呢?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可能是一棵树、一朵花或是一种美丽的颜色。“面对离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别’方式。可能是葬礼,可能是整理遗物。有人会痛哭,也有人会‘把眼泪关在肚子里’。”社工温柔地引导着孩子们的情绪,“不管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和亲人之间的爱,是永远不变的。”

“谢谢你们,你们的帮助带给我们温暖和安慰,让我们没有遗憾。”活动结束后,8岁男孩童童的爸爸给社工发来微信。童童的爷爷当时正在海淀医院安宁病房住院,走在人生的最后一程。爸爸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在爷爷病重住院后,始终没敢将消息告诉孩子,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开口,也担心孩子接受不了。

社工了解到孩子从小由爷爷照顾长大,祖孙之间感情深厚。孩子和老人,都需要一个告别的机会。通过沟通,家属了解到老人时间不多了,他们也意识到应该让祖孙见上一面。

“好久没见爷爷了,一定很想他吧?”“你知道爷爷发生了什么情况吗?”“目前,他的状态可能与从前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你有什么想要和他说的话吗?我们提前准备。”经过社工柔和的铺垫与安抚,童童见到了数月未见的爷爷。见面,既是道别也是治愈的开始。在“绘本课”上,童童画下了一只纯白的鸽子,那是他的终将飞向宁静天空的爷爷。

“幽谷伴行-哀伤支持”服务项目主要成员、海淀医院安宁社工赵静说,绘本活动只是该项目中的一项服务。项目组还举办过身心放松、同理性沟通、芳香呵护与自我照顾等多个主题的小组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方式,为家属的哀伤情绪找到出口。”

髓爱童行

给住院患儿留下美好“北京记忆”

上午10时,北大人民医院社工姜元一像往常一样来到住院楼一层南侧的儿科病房。在此之前,她已提前了解好新入院患儿的名单。向“新来的”小朋友和家庭发送入院“大礼包”、聊天谈心、了解需求、进行住院指导……这是她每天例行的工作。

人民医院社工为患儿派送大礼包北大人民医院是全亚洲血液病救治实力最强的医疗机构之一,每年在该院各院区住院医治血液病的患者中儿童约占一半。血液病的治疗方法通常副作用大,患儿长期住院容易产生孤独、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不菲的治疗费用常会给患儿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为给患儿及其家庭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帮助,人民医院启动了“髓爱童行”血液病儿童全程照护社工服务项目。

“孩子马上要做移植了,饮食要注意什么?”“停止化疗后,脸和身体会瘦下来吗?”“别害怕,最重要的是信心!”……在一个百人微信大群里,患儿的家长们互通信息、互相打气。这个微信群,是人民医院住院血液病患儿的“家委会”。

姜元一介绍,这个“家委会”是医院社工和有社工经验的患儿家长共同牵头组建的。人民医院血液病患儿目前分住在该院白塔寺、西直门、清河、通州4个病区。“家委会”的成立,既方便了治疗或救助相关通知的传达、疾病的科普宣教,加强了患儿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互助,也便于社工和医务人员定期搜集患儿家庭需求,帮助其解决困难。

血液病的治疗是漫长的,孩子们通常需要中止学业,长年缺乏同龄社交。孤独与病痛同在。为了缓解这份孤独,人民医院的社工及医护团队整合社会资源,经常组织联欢会、场馆参观、听讲座等集体活动。

不久前,10名血液病患儿走进北京天文馆。他们多来自京外,虽然长年在北京治病,但从没真正认识过这个城市。姜元一说,为了这次参观活动,社工和志愿者们行前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孩子们喜欢去哪儿?患病的身体承受不了奔波劳累怎么办?中午能不能在外吃饭?最终才选择了集体乘车至医院附近的北京天文馆。

半天的出行,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北京记忆”。“天文馆真好玩,下次来北京,我还要去。”社工的工作是繁重而千头万绪的,但孩子们的笑容,让姜元一感到值得和欣慰。

管理慢病

医院办起“糖友吐槽大会”

“控糖太难了,以前条件不好吃不上,现在条件好了不让吃!”“每天测血糖,我手都扎成筛子了。”

在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友吐槽大会”已经举办了12期。该社区服务中心是本市第一家成立医务社工科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工们介入糖尿病等慢病的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周边社区的“老糖友”见面活动,病友们在交流中互相支持,医患之间加深理解。

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为居民服务“怎么总给我打电话让我去随访啊?”“吐槽大会”上,周边居民范先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60多岁的他已经是15年的“老糖友”了,也是社区医院的签约患者。虽然空腹血糖高达17.5,但还没表现出严重并发症的他,对自己的病情并不上心。近一年没有复诊的他,多次接到社区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医务人员的提醒电话。这让他感到不耐烦,“我的病到那份儿上了吗?”

“我母亲也跟您一样,糖尿病十多年了。”社工科科长葛雅超和范先生聊起了家事儿。他向范先生解释:糖尿病从起病到表现出并发症,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现在没症状,不代表身体没事。”尤其是根据范先生的检验检查指标,已经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肾功能衰退。“当子女的,真担心父母的身体,盼望他们能规范治疗和健康管理。”葛雅超的话,让范先生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我有一个老伙伴儿,不吃药,每天到红领巾公园跑3万步,血糖下来了!”忌口,也是让范先生十分抵触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控制什么,都控制不了自己这张嘴。“要不,我也运动控糖得了。”范先生提出自己的“管理计划”。

“以前我一天走1万多步,现在6000步都坚持不了。”“跑步伤膝盖,咱这岁数,您的膝盖受得了吗?”“饮食还是得注意。我喜欢吃草莓,以前一顿半斤,现在一顿两颗。”“糖友”们的切身经验和建议,让范先生重新思考了自己对病情的认识,回去以后就开始科学控糖、规律复诊。如今,他的空腹血糖已经控制在10以下。

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居民近9万人,不论是慢病管理还是健康宣教,仅靠医务社工的力量仍显单薄。为此,去年,中心又申请了“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健康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与赋能”培育项目,通过培育社区健康志愿服务队,为周边的居民、患者提供健康引导和宣教等服务。如今,已经招募到了40名社区健康志愿者。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553433818482508&wfr=spider&for=pc

“基层医院面向的是周边患者,提供的是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与社区居民关系紧密,是我们最大的特点。”葛雅超说,相信通过医务人员、社工和志愿者共同努力,将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