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
成都率先建立信访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基地 培育基层治理“特种兵”
2025-03-31 09:51:12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25年3月29日上午,由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成都市武侯区信访局支持,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联合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举办的“成都市信访社会工作实务实训项目”开班仪式,在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道会议室举行。相关部门领导、信访社工行业专家和学员,共计160人参加会议。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总干事、高级社会工作师张佳玉主持开班仪式。

主持人主持

主持人开场

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总干事、高级社会工作师张佳玉主持开场。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发言致辞。行业主管部门对关心支持成都市信访社会工作实务实训项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强调要充分认识信访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项目的推进和学员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培养一批能懂社工,又了解信访的人才。

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领导发言致辞

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发言致辞

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夏宏代表联合申报单位发言。夏书记首先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肯定了信访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浆洗街街道在信访社会工作方面的实践和取得经验,浆洗街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一线单位,将发挥平台的优势作用,支持项目的推进实施,促进信访社会工作行业人才培养。

浆洗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夏宏发言致辞

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夏宏发言致辞

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执行秘书长吴丽萍代表成都市社会工作行业发言,指出成都市正在积极探索信访社会工作的“成都模式”,需要整个行业共同的努力。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廖正涛在致辞环节阐述了西南民族大学作为高校参与信访社工人才培育的深厚底蕴。他强调,在新形势下,要有新立场、新担当和新作为,以专业引领信访社工行业发展,并表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将在此次信访社工人才培育中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和科研支持。

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执行秘书长吴丽萍老师发言致辞

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执行秘书长吴丽萍发言致辞

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总干事、高级社会工作师张佳玉对课程内容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她介绍道,项目通过集中授课、技能培训、信访实习、微课题调研等方式,重点培养和提升信访社工学员多层次、多领域、本土化信访实务和研究能力。并对项目执行进度、师资库建设、实训机构和管理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授课教师聘书颁发

授课教师代表颁发聘书

随后,进入为成都市信访社会工作实务实训项目授课老师和实务督导颁发聘书环节。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廖正涛、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朱奎彬等颁发项目授课老师聘书。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执行秘书长吴丽萍、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夏宏,为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理事、工会主席、副秘书长刘雨吉,高级社会工作师、成都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督导肖玲,高级社会工作师、蓉城最美社工王晓,成都博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四川省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梅全,四川省社会组织孵化园专家库成员、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督导尕玛草,成都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监、四川天府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罗超,金之阳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督导李夏,成都市双流区心启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督导王孝英等颁发项目实训督导聘书。

实务督导聘书颁发

实务督导代表颁发聘书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社会矛盾复杂化的背景下,成都市以“专业化突围”为目标,率先建立“信访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基地”,通过“政-校-社协同、四维一体、场景赋能”的创新模式,打造一支能实战、善创新、懂政策的基层治理“特种兵”队伍,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成都经验。

其中,政-校-社协同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突破传统培训的单向输出,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高校赋能、社会参与”的三方协同机制,努力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政策、学术与实践资源的深度融合,为专业化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支撑。

四维一体培养体系,则针对信访社会工作的复杂性,积极构建“政策-理论-技能-场景”四维一体的分层培养体系。政策筑基:通过法治化路径研讨,强化学员对《信访工作条例》等核心政策的理解;理论赋能:借助高校教授讲授冲突管理、社会工作方法技巧应用等理论模型,提升学员分析问题的逻辑性;技能实训:设计接访沟通、舆情应对等标准化技能模块,采用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方式强化实操能力。

学员齐聚一堂3

学员风貌

场景实战方面,通过设立“跟岗基地”,学员需完成“参与接访-独立调解-总结反馈”全流程,直面信访社会工作真实案例。通过四维递进,学员从“政策执行者”进阶为“问题解决专家”,成为基层治理中能打硬仗的“特种兵”。

成都市以实务实训基地为支点,通过机制创新和场景化培养,积极破解信访社会工作“理论脱节实践”“技能滞后需求”的痛点,努力探索一条“专业化推动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为基层治理锻造了“召之能战”的“特种兵”,为成都市信访社会工作体系化建设提供本土经验模式。

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供图

https://city.newssc.org/system/20250330/003579587.htm

编辑:闫玉茹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