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
记者基层微调研|城市边角地,如何变成“香饽饽”
2025-04-10 08:55:55  来源:交汇点新闻

4月9日凌晨,毗邻常州市火车站的北环共享停车场里热火朝天。一辆辆网约车鱼贯进入停车场,等待充电。

每天中午11点到下午5点、晚上12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是这座停车场的高峰时段。运营半年多来,日均充电数超500辆,在常州充电停车场中使用率排前三。

据统计,常州公共和专用充电场站保有量为761座,各类充电桩超7.4万个。北环停车场配备36个充电桩,并不是规模最大的,为何能成为周边居民和网约车司机眼中的“香饽饽”?做滴滴司机五年的莫巍巍用一句话告诉记者,网约车司机对充电价格很敏感。0点到8点,这里充电价最低0.28元/度,比其它地方便宜一大半,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充电、吃饭、小休,是网约车司机一天的三件大事。莫巍巍说,这三件事在这座停车场都能解决,两荤两素的午餐优惠价仅15元。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车续航是200公里,一般充次电要花15元。按照这里谷时充电标准0.28元/度算,一度电比周边其他充电站便宜近0.5元,一年至少能省下1500元。

“这样的集成式服务,其实是居民需求催生出来的。”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刚告诉记者,两年前,周边老旧小区改造,清退不少占道停车位,随之出现“停车难”。比如,北环新村社区和竹林村居民汽车达950多辆,小区车位仅340个,充电车位更是“一位难求”。

红梅街道将目光瞄准了附近1.4万平方米的闲置地。5年前,天宁区启动大板房专项治理,北环新村12栋大板房拆除后,这块地一直闲置。红梅街道引入资源盘活闲置地,挖掘出停车位400个,白天缓解周边商圈停车拥挤,晚上向附近居民和网约车提供服务,实现错峰运行。同时,停车场建设充电站,采用“光伏发电+储能+峰谷用电”模式,配快速充电桩36个,提供低价充电服务,周边居民充电难、充电贵问题得到缓解,也吸引来不少网约车司机。

边角地变成“香饽饽”,引发了更多需求。“有司机希望有个歇脚吃饭的地方,居民们提出想有个活动场所,我们将停车场旁边弃用的北环新村社区配建房改造为约400平方米的综合空间。”陈刚说。

这块地谁来运营?街道社区为找合伙人,半年里前前后后谈了不下10家企业。“筹建之初,街道明确服务舱以新能源车主友好空间、新就业群体友好空间、居民友好空间为基本定位。”陈刚坦言,有人想做餐饮,有人打算做零售,但这些业态进来很难满足多方需求。再加上街道坚持“微利循环”运营模式,来的企业也有顾虑。

经过多轮沟通,常州行同城出行服务有限公司加入成为运营合伙人,红动力新能源汽车服务舱就此诞生。街道和公司达成共建协议,承诺为司机提供停车、就餐、理发等便利服务,也为居民提供议事空间、休憩小院、活动场地等。服务舱去年12月运行以来,网约车从业人员从培训、考试、拿证、租车的一整套流程这里都能办,也解决了不少司机充电难、停车难、吃饭难、休息难等的痛点。

“每一项功能的规模都不是最大,但聚在一起是常州唯一。”红动力新能源汽车服务舱负责人杜柏锁告诉记者,充电站二期正在扩建,将引入宁德时代的换电站,2分钟可换一次电。此外,还要引入汽修企业做快修、维保,组织新能源网约车安全演练、应急救护等培训,以及新入职培训、继续教育等从业服务,方便更多网约车司机。

日常服务外,服务舱每年以捐款或公益资金的形式反哺给社区8万元,用于北环新村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截至目前,社区志愿者积分兑换购买生活物资、春节帮扶困难群众、为高龄老人购买保险、“三八”妇女节幸福打卡等公益活动已从中支出2.1万元。

陈刚告诉记者,现在服务舱的公益活动达21种之多,司机和居民们在这里过中秋、包饺子,也参加新能源科普讲座、反诈宣传,还有律师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每月一次的肩颈推拿,最受网约车司机的欢迎。”

“这种做法不仅让闲置空间用起来,还为社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形成社区‘微利循环’的稳定闭环。”常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尹涛告诉记者,将进一步充实共享停车场功能,开展多元活动、拓展增值服务,将服务舱打造成为民服务的多维窗口。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f6727de4b0af9e013c76c5.html

编辑:闫玉茹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