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
抗疫巾帼与87位老人同吃住,发动千名社工服务群众三万余次

一个炎热的午后,笔者来到斗门区井岸镇社会福利中心,见到了今天的主人公——斗门区心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杨红翠。

因口罩的遮挡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见到她布满通红血丝的双眸。

“稍等,手头有些急事需要处理。”她竭力地清了清嗓子,但还是有着些许沙哑。

在她忙碌间隙,笔者踱步四周打量。门口“全国模范敬老院”“广东省一级敬老院”等奖牌虽已年代久远,但依旧擦拭的熠熠生辉;室内走廊虽老旧但打扫得一尘不染,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各类新冠肺炎防控信息布满走廊墙壁上的公告栏。

“请随我来。”笔者被工作暂告一段落的杨红翠打断思路,被她引至办公室,“非常时期,我既不能摘口罩,也不能让您接触福利中心内的老人,还请见谅。”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笔者与杨红翠面对面隔着口罩,倾听了她的故事……

坚守“院内”,与87位老人同吃同住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随着“春运”波及到千里之外的珠海斗门,防控阻击战随即打响,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杨红翠和她的团队没有退缩。

“12月8日武汉确诊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看到新闻后我们就开始担心,福利中心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0多位,他们抵抗力薄弱,万一被病毒侵入该怎么办?”

杨红翠当机立断,立刻组织社工和护士为老人开展日常体温检测,并劝阻老人的家属们错峰前来看望。“12月30日,我们发出了第一份通告,在这非常时期,劝阻老人的家属们尽量停止探望。”

疫情就是命令,刻不容缓!大年初二,按照斗门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在区、镇民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杨红翠决定启动封闭式管理,推出“3332”应急机制,即:“三个不允许”:不允许出,不允许入,不允许探视(重大原因除外);“三个严禁”:严禁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人员入院,严禁开展集体活动,严禁无关人员入内;“三个必须”:必须佩戴口罩入院,必须一日两次落实体温检测,必须坚持通风、消毒、保暖;“两个确保”:确保食品卫生安全,确保不发生疫情。

发出这份“禁令”的初期,杨红翠顶着莫大的压力,老人的子女们大多年轻明事理,真正让杨红翠头痛的是院子内的老人们。

“我们处在信息快餐时代,有什么讯息都可迅速获取,但老人们不是,他们起初并不了解疫情,长期见不到家人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

为了缓解老人们的焦虑,杨红翠想了“治标”又“治本”的办法:“首先使用‘音乐疗法’纾缓老人心情,上午为大家放粤剧,下午放轻音乐。其次定时定点组织老人与家属进行视频电话,这样可以极大的缓解老人们的焦虑。”杨红翠认为,疫情防控也要把握好尺度,“院外疫情要死死防住,但院内一定要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不然很容易造成老人恐慌,从而影响老人身体。” 与此同时,她还嘱咐食堂加强营养,在原本丰富的食谱上又增加了奶、蛋、蔬菜、水果等食物,通过食补来尽最大可能的增强老人们的身体素质。

在杨红翠眼中,福利中心的老人们就是一群“老小孩”,而这群“孩子”当中也必然有“孩子王”般角色的存在,80多岁的棠伯在众多“孩子中”的“威望”最高,他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出去遛弯,且本身性格十分倔强。杨红翠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找这位“孩子王”做思想工作,希望可以劝服他不要外出。

“我知道啊,我有听收音机的,最近有肺炎嘛,不仅我不出去,我还会让其他人也不要出去……” “孩子王”的“乖巧”让杨红翠的心中一暖。

据杨红翠介绍,福利中心原本有35名工作人员,其中的10人因过年回家被疫情阻挡无法返回,余下的25人这一个多月来一直连轴转。“我们不用排班,因为大家吃住都在这里,所有人都是24小时在岗。”连续的高强度工作难免令人吃不消,杨红翠便利用早会时间带动大家做游戏加油鼓劲。“加油!再挺一挺!马上就过去了!”这是杨红翠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杨红翠和她的团队悉心呵护下,斗门区井岸镇社会福利中心87位老人们在疫情下安然无恙。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我们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做好本职工作时,也要发动社会做更多的事。”

据杨红翠介绍,注册在心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3000多名志愿者中,有很多来自湖北的志愿者,受疫情影响,难免会有人被邻居“贴标签”的情况。“我自己就是湖北籍,我最能感同身受,社区工作者排查时,难免有一些内心敏感的人认为自己被‘区别对待’。这时,他们是最需要关怀的。”

2月6日,在斗门区委组织部、区“两新“组织党工委的指导下,斗门“心小益”心理关怀热线(0756-5888112)正式启动,来自斗门的5名心理咨询党员志愿者在线为居家隔离对象提供心理关怀、情感支持、情绪疏导、压力排解等辅导服务。

“我是湖北人,过年的时候从湖北过来斗门和家人团圆,但因疫情,一到斗门就被隔离了。我没有传染病,觉得挺委屈,家里的菜也所剩无几,真的很焦虑……”连续几天以来,杨红翠和其余几位心理专家轮流电话值班,处理了数例因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带来心理问题,她们在电话另一头从专业角度,运用无条件接纳、理解共情与同理心、反馈式倾听、无结构访谈、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让来电对象释放情绪、缓解焦虑、提升信心、调整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居家隔离。

来自湖北的小玲(化名)就是众多咨询者之一,返回斗门后,她被居家隔离14天。“好几个晚上失眠,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起初与杨红翠的几次通话,小玲都带着哭腔。连续几个深夜,杨红翠都在电话另一端倾听她的诉说,并且不断给她加油打气。解除隔离后,生活回归正常的小玲做了一个决定:加入心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做一名志愿者。“我被隔离过更有感同身受,可以更好的帮助其他被隔离者。”

“很少人会主动打电话,大多数人不可能承认自己又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出击。”杨红翠说。

连日来,杨红翠和她的团队主动联系居家隔离人员,在解决他们的情感需求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让附近的志愿者代购肉菜和日常生活所需品送上门,解决迫切的生活需要。

前几天,杨红翠得知鸡嘴村五保户老人陈某脚痛发作,但因疫情防控无法外出买药这一信息,立即安排党员志愿者买好送上门。“就是这个药膏!多谢!多谢!”老人收到药物后开心地拉着志愿者的手反复感谢。

截至3月1日,在杨红翠的带领下,心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疫情期间发动志愿者服务1448人次,服务群30096人次。

“我始终认为我是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既然这样,不如尽可能的打造一个平台,心益是大家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离开前,杨红翠轻声呢喃道。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