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萍乡3月9日电
近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红十字会在鸡冠山乡政府举行欢迎仪式,对该乡“90”后小伙杨杰捐献造血干细胞,点亮3岁患儿重生希望的大爱之举给予肯定和表扬。
杨杰是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芦下村人。初见杨杰,这位“奶爸”正在哄着才一岁多的孩子,乐呵呵地给孩子戴袖套、穿袜子。笔挺的西装,干练的头发,还有阳光的笑容,让人完全联想不到这位25岁的年轻小伙已有七年的献血史。他见证了献血证从最早的“红本本”换成献血卡片,再到现在的电子版证书,不仅如此,他还是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首例、上栗县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杨杰(左三)与家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医院合照。吴倩文 摄
18岁那年,身在广东的杨杰在公司看到红十字会宣传爱心献血,便暗暗打定了主意。“了解清楚献血对身体没有坏处,还能帮助到他人后,我觉得是很值得去做的。”于是,他便毅然加入了“献血大队”。而后虽然辗转多地工作,却一直将献血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可以说是“走哪儿献哪儿”。
2019年在长沙捐献血小板的时候,杨杰看到医院在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顺手”就把志愿者名单填了,成了中华骨髓库的“一份子”。
杨杰保留下的一些“爱心证”。吴倩文 摄
2020年12月,杨杰接到萍乡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初步与一名3岁的地中海贫血患者配对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进行配对时,23岁的他没有犹豫,当即答应捐献。杨杰说:“加入中华骨髓库时没想太多,能匹配成功的概率本来就非常小,而且能为一名病人送去生的希望,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对于很多血液病患者来说,通过骨髓移植,输送造血干细胞是其治疗和康复的最大希望,但是在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对中,只有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概率。作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杨杰“幸运”地成为极为珍贵的“十万分之一”。
杨杰在医院。吴倩文 摄
听说杨杰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身为护士的妻子自然第一个支持,但长辈们却十分担忧。“爷爷奶奶刚开始不同意,民间把捐献造血干细胞说成‘捐骨髓’,这其实是一种很落后的思想,可能说在以前真的需要抽骨髓,但是现在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方式是外周血采集,不会对志愿者产生任何损害。如果说能以自己不付出代价或者极小的代价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我认为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情,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咱们都应该去做这种正能量的事情。”杨杰的这番话打动了家人,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今年1月19日,离公司放假还有两天,杨杰调休两天,在萍乡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长沙某医院检测血液指标、打动员剂。
上栗县红十字会在鸡冠山乡政府为杨杰举行欢迎仪式。吴倩文 摄
“其实第一天相当紧张,打动员针的时候会有点疲倦然后有酸痛感,但为了救人,我这点不适都不值一讲的。采集完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样。”经过五天的精心准备,杨杰于1月25日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三个多小时的分离和提取过后,165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在工作人员的交接下,带着满满爱心和希望被运往那个和他“有缘”的孩子,传递了“生命火种”。小年夜这天,完成自己“使命”的杨杰,赶回鸡冠山乡和家人团聚。上栗县红十字会也为杨杰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对他以大爱之举为孩童生命“续航”的事迹连连称赞。
而后,杨杰也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手机里的好几个“献血群”的志愿者们,志愿者们纷纷给他加油打气,群里很多人也坚定了要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意愿。“很多患者因为匹配不上,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说我也想鼓励更多的国人去加入中华骨髓库,因为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杨杰的眼神坚定而憧憬。(吴倩文杨娟)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