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学
点燃“思维之光” 播撒“科学种子”——广东广雅中学“为思维而教”教育实践观察
2024-06-17 08:34: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6月14日电(陈雪莹)百年前,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了广雅书院。百年后的夏天,广东广雅中学处处绿意盎然,依然生机勃勃。

近年来,广雅中学践行“为思维而教”,“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已融入师生的血液中,这里发生的一个个故事,如一缕缕微光,点亮着教育改革之路。

以问题解决点燃“思维之光”

盛夏时节,伴随着蝉鸣声声响,广雅中学生物园里,师生在耕作劳动,探秘中草药奥秘;不远处的实验室内,学生们通过各式各样的装片,探索微观世界的奇妙。

在教师张玉平看来,在情境教学中,老师应当扮演引领者,带领同学们从研究者角度模拟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同学们会很积极地完成假说—演绎法的过程。这让同学们不仅对课堂知识有系统了解,还能感受逻辑推理的科学之美。

课堂探究。新华网发(广雅中学供图)

入选2023年广东省生物学奥赛省队的梁博堂同学在生活中喜欢观察动植物,学习生物后进一步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生物是新兴学科,很多东西值得探究,比如蚂蚁和蝗虫的互利共生现象就有大学问。”梁博堂希望能到大学里继续学习生物。

保护好奇心,培养想象力,激发探求欲,这是广雅中学突出学科环境建设的生动实践。

学校图书馆里的景观鱼池,水不时会变浑浊,老师鼓励同学们探寻解决的方法。有学生建议往鱼池里铺石头,促进污染物的沉降和分解,这是他们把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学以致用。

“我们创设的高阶思维课堂分为四个步骤:基于情境、任务驱动、深度思维、问题解决。”生物科科组长郑灿伟认为,课堂是教学的载体,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深度发展,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以“思维之光”照亮成长道路

清晨的阳光穿过古树,光斑欢快“跃动”,青少年们在阳光下嬉闹,广雅中学校园里洋溢着生机活力。

冠冕楼前,广雅中学副校长苏科庚和生物科组老师在思考“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生物学思维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苏科庚认为,从问题意识到问题解决,一直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高中生物学教学必须围绕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向,着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素养能力。

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带领学生制作果酒、泡菜,了解发酵技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制作细胞结构,体会生命的复杂性与有序性……生物科组教师从思维方法、教学策略、课型模式、主题学习、思维发展水平践行“为思维而教”,引导学生“为思维而学”。

“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科学思维。”赵浚皓同学曾获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未来希望能从事生物科研工作。

生物竞赛教练黄智敏认为,竞赛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学生在了解生物学知识时,促进了思维能力发展;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促进了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为思维而教,就是为未来而教。生物学的知识是跨学科的,能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基于生物学但又不拘泥于它的整体观和系统观,这正是指导他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最高智慧。”广雅中学党委书记叶丽琳说。

如今,一场“为思维而教”的探索在广雅中学全面推开,并逐步辐射到广雅教育集团成员校、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等20余所学校。

在校园里播撒科学的“种子”

怒发冲冠体验、AI象棋博弈、水果钢琴制作……这是2024年广东广雅中学科学教育文化节的精彩一幕幕。

“科学教育是养成性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统一,让学生从小养成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思考、实践的习惯。”苏科庚认为,为思维而教,不应该局限于生物学科,全学科都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在苏科庚看来,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把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当我们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时候,其实就埋下了一颗科学教育的种子。”

科学教育活动。新华网发(广雅中学供图)

近年来,广雅中学构建了系统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科普教育”“科学探究(研学实践)”“科学思维(思维课堂)”和“科技创新”四大实践系列,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全学科的课堂思维导向和项目式学习。

有了肥沃的土壤,好种子终将在青少年内心生根发芽、吐露芬芳。

广雅中学校长龙国华表示,学校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科学家精神的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希望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将科学精神培养成为一种本能,既有创新的精神、独到的见解,又务本求实,敢于质疑批判,善于跨界学习,具有人文情怀。

http://www.gd.xinhuanet.com/20240614/13a5e8533a494f85852797d0a893ae5f/c.html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