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学
汇智聚力 强校兴国——山东大学首届全球校友大会举行
2024-10-21 15:30:5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赓续百廿薪火,共赴山海之约。10月19日下午,在建校123周年之际,山东大学首届全球校友大会于中心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不同行业的5000余名校友及家属跨越山海,齐聚母校,共同庆祝。从85岁的数学1960级校友房俊岭,到81岁的铸工1961级校友史冬铚,再到刚刚毕业的2024届毕业生,他们跨越年龄界限,以“山大人”的共同身份、怀揣着对母校无止境的热爱在这里欢聚一堂,追忆青春年华,畅叙深情厚谊,共谱发展新篇章。

出席大会的校友代表有哲社1977级校友,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张立勇;中文1978级校友,原中央防范办副主任徐海斌;经济1979级校友,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经济1980级校友,山东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慈善总会会长于国安;中文1980级校友,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丛兵;光学19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玉鹏;光学19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化学19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马大为;无线电1980级校友,银丰集团董事长、济南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山东大学校友会副会长王伟;外语1982级校友,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曼苏丹国特命全权大使于福龙;中文1985级校友,北京五道口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周建民。

出席大会的省市领导有山东省副省长周立伟,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济南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雷杰,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阳,济南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广锋。

出席大会的学校主要领导及教师代表有校党委书记任友群,校长、校友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校原党委书记郭新立,原山东医科大学校长王琰璧,终身教授袁世硕,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彭实戈,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王小云。

undefined

大会伊始,一面巨型校旗在馆内升起。校旗由75位学生志愿者护送,在全场校友的传递下徐徐入场、铺展开来,承载着百廿山大的厚重底蕴和无尚荣光,唤起每个山大人的深切思念与澎湃激情。随后,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周立伟、于海田在大会上讲话;任友群主持大会,李术才代表学校致辞;薛其坤作为校友代表致辞。

厚植文教沃土,传承家国情怀。周立伟说,校友是山东大学永远的骄傲,也是山东乃至全国的宝贵财富,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山东大学及广大山大校友的支持和帮助。山东省将持续创设一流的营商环境、创新平台与服务保障,让每一位校友、每一位创新人才,都能在山东充分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期待与各位校友一起,携手推动山大加快建成勇担教育强国时代使命的世界一流大学,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创新项目、创新成果、务实合作在山东集聚落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于海田说,山东大学是济南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济南是山大长期深耕的发展沃土。首届山东大学全球校友大会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深化校、地、企、才全方位合作开辟了新空间。济南市将聚焦谋合作、促共赢,持续深化校地战略协作;聚焦解难题、办实事,完善校地常态化对话协商机制;聚焦优服务、强保障,落实并动态完善人才支持政策措施。期盼更多山大校友选择济南、兴业济南,在强省会建设进程中书写事业发展新篇章。

饮水思源,同心致远。薛其坤动情地回忆了自己求学的温暖岁月。他说,山东大学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兴学强校史、科研报国史,自己在科研、育才上取得的成绩与山大的教育熏陶密不可分。离校四十载,从青春激扬到鬓发染霜,在校的宝贵经历长久滋养着他的人生,赋予他无穷的精神力量。他真诚呼吁70万山大校友,弘扬山大精神、践行山大理念、传播山大故事,共同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山大的荣耀增光添彩。愿与母校携手同行,共同开创全面战略合作的新局面,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高等教育新的更大贡献。

情系母校,共赴山海。任友群在主持中向汇聚母校的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他说,一朝山大人,一生山大情,山大永远是大家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山大好,校友才好;校友好,山大会更好。山东大学将以本次全球校友大会为契机,坚守“为国育贤”的初心使命,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与山大校友一起努力,弘扬山大精神,讲好山大故事,携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赓续前行,共铸荣光。李术才说,山东大学广大校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砥砺奋斗、屡创佳绩,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山东大学各项事业取得了优异成绩,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开启了“全面图强”新征程,这份荣耀属于每一位山大人。学校将不断建强组织、更新机制、加深交流,竭力服务广大校友,凝聚各方校友力量,搭建校友与母校全方位合作平台,加强校友文化建设,持续为广大校友提供多维度、全方位助力,携手促进“四链”深度融合和政产学研一体联动,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希望校友们不断发扬母校优良传统,始终心系母校改革发展,坚定助力母校全面图强,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山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光阴流转,薪火相传。文化传播学院2024级本科生栾天舒、公共卫生学院2023级本科生何秉睿、机械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林子郁、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姜宁、考古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宋浦文代表新一代山大人发出铿锵有力的青春誓言,他们将秉前辈火炬、承前辈壮志,做厚植家国情怀的追光者、担当时代使命的践行者、扎根西部的奉献者、勇攀学术高峰的开拓者、探寻中华文脉的传承者,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岁序更替,关怀恒伴。会上,山东大学社会工作行业校友会、媒体行业校友会、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行业校友会、智慧能源行业校友会、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交通行业校友会等六个行业校友组织正式揭牌成立。它们将作为链接校友的重要纽带和传递母校关怀的重要桥梁,汇聚母校同行业校友资源,赋能山大人发展,共同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

学无止境,赋能未来。宁高宁、王玉鹏,任友群、李术才共同上台启动山东大学校友终身学习平台。该平台作为学术资源的共享平台、职业发展的成长引擎和终身学习的智能伙伴,将聚焦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前沿,依托学校学科实力和科研优势,汇聚名师课程,荟萃精品资源,为校友们事业发展、个人成长和文化追求蓄势赋能。

创新引领,共育英才。彭实戈、薛其坤、马大为、王小云四位院士与任友群、李术才共同上台启动山东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基金。基金的设立彰显着众多校友为国选材、为国育才的胸襟格局和对学校人才事业发展的鼎力支持,助力更好地选拔和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校地融合,共赢发展。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阳与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宏伟为济南校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将专注于“校友经济”研究,进一步打造“校友-母校-城市”发展共同体,为山大人提供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城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8111AD

返校服务细致周到,处处传递脉脉深情。大会当天,学校为通过官方渠道报名且现场参会的全体校友准备了返校校友专属大礼包和食堂就餐餐券;开展“未来山大人”打卡活动,现场为“山二代”发放“未来山大人”小西点兑换券及纪念品;学校一校三地八校园设置专属校友返校打卡点;选派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志愿者300余名,在各校区为广大校友提供咨询及指引服务。重拾山大记忆,重温山大味道,母校永远是温馨的港湾!

山东省及有关地市领导,全体校领导,海内外校友及亲属,兄弟高校及合作单位嘉宾等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一校三地各分会场1000余学校师生医务员工代表,一同参加大会。

 

 

“东临黄海,南望泰山,这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乐园……”当《山东大学校歌》的旋律再次响起,山东大学首届全球校友大会在全场校友的合唱声中圆满结束。

全体山大人对母校的眷恋和祝福永无止境,心怀如磐初心,肩负强国使命,山东大学再启新程。

<table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order-spacing: 0px;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41021/125e9258451e4a69b540f2b2b9b1ccd8/c.html

编辑:闫玉茹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