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魏梦佳、邓秋铃)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科学研究部主办的“北大科学yeah!——2025北京大学科学跨年演讲”活动近日在北大举行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推出。这一跨年演讲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新一代激光技术、碳基材料与芯片、血液病治疗、高清视频编码技术以及深空探测六大科研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北大在前沿科学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吸引了超百万网友在线观看。
北大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王鹤、北大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开辉教授、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李彦、北大人民医院副研究员裴旭颖、北大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思伟和北大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毕业生刘博洋结合各自研究成果进行主题演讲,为现场师生奉献一场多学科融合的“科学盛宴”。
图为北大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开辉在演讲中(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
2024年,具身机器人成为科学领域关注热点。王鹤通过对比传统专用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的技术特点,着重介绍银河通用具身大模型机器人的特点及实际应用案例,并表达团队助力实现具身大模型机器人服务千行百业、千家万户的愿景。“未来的具身大模型机器人将不仅是工业助手,还将成为多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助力人类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专注于更有创造力的活动。”他说。
刘开辉为师生回顾了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其团队创造性提出的材料生长新范式——“晶格传质-界面生长”,以及团队利用转角相位匹配理论实现“顶竹笋”式材料生长、助力光学晶体材料制造的最新成果,并展望新一代光学晶体功能化、小型化、高集成的应用前景。
图为北大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王鹤在演讲中(北大供图)
李彦从碳元素和碳单质的同素异形体讲起,详细分析了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质及应用,回溯了碳纳米管的发现过程,并介绍了团队探索碳纳米管芯片材料解决方案的过程。目前,她正带领团队致力于用碳纳米管材料制造新一代高性能芯片。做好碳纳米管材料、做中国自己的碳纳米管芯片,是李彦所代表的北大科研人员所努力追求的目标。
活动期间,科学家们与师生们不时互动,交流对研究成果及未来应用的思考,现场气氛热烈。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琳表示,学校策划举办此次跨年演讲是希望师生、公众能更多了解北大在前沿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希望以科学家精神激励在校师生,引导其为国家科技创新突破贡献“北大力量”。
http://www.bj.xinhuanet.com/20241230/b9289843bc9740f48aa7b3ef67c42bc7/c.html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