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学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协同组交流活动走进合肥
2025-04-25 09:24:11  来源:新华社

4月23日,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安徽省科技馆指导,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十七协同组及安徽省第一协同组线下交流活动在合肥举行。相关省份协同组成员、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科学教育创新实践。

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汪晓东介绍,该中心以“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核心,构建了覆盖科普、科创等五大功能区的科技教育生态链,并开发《知道》《格致》《见微》三套特色课程体系,年服务青少年超2.4万人次。

包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晓晖回顾了区域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成果。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构建“三位一体”科学教育模式,率先实现“每校一名理工科硕士科学教师”,开发人工智能等特色课程,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

在科学教育微分享环节,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介绍了“蚕桑坊”劳动实践体系,该校将养蚕与数学统计、艺术设计结合,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显著提升;合肥屯溪路小学龙川校区分享了“筑巢引鸟”项目,积极探索“科学+美育”的融合教育路径;浙江金华黄宅中学作为农村校代表,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走廊实验室”等场景迭代,打造“科学之旅”精品课程。安徽省科技馆以《当科技馆遇见校园:一场让科学教育"活"起来的双向奔赴》为题,分享将科技馆的“场景化优势”与学校的“系统性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在科学教育创新博览会上,多所学校聚焦科学文化、STEAM科学课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三大主题,分享智慧课堂精准教学、AI赋能校园管理等实践经验,展示跨学科育人路径。

在合肥望湖小学洞庭湖路校区,汇聚52所学校创新成果的“科学教育创新集市巡展”充分体现科学与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合肥市包河苑小学的“非遗泥哨韵律中的科学之音”、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的“科学与戏剧的交响”等项目,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合肥世外学校的“VR未来科技之城”、包河区外国语第二实验小学的“人造太阳创造未来”等,彰显了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的教育应用。

活动期间,参会代表赴包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开展研学交流,并围绕“跨区域资源共享”“师资协同培养”等议题展开研讨。包河区教体局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与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的常态化协作,推动“跨学科学习”“人工智能教育”等特色项目跨区域落地,共同打造科学教育创新高地。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2510874

编辑:闫玉茹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