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终评答辩上,有4名来自北京市科协三大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获奖。“市长奖”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
同样,在第19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也有来自北京市科协三大人才计划的20名学生入围终评。
图:第19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北京学生合影
少年兴则科技兴,少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市科协以为科技人才成长服务为重点,积极为青少年的科学实践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北京市科协三大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暨(以启动时间顺序排列)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英才计划 (北京)、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三大人才计划”)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多年来,从计划中走出了许多优秀学生。
在第19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李宸玥就是第二期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一员。在李宸玥看来,项目的开题答辩让她完善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在准备过程中她学会了如何在短时间内、利用图片、表格等方式向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内容。而专家提出的建议也让她在很多细节如引用文献的格式等更加严谨更加规范。当谈到收获的时候,李宸玥表示:“我学到了不止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严谨地对待科学、对待科研的态度。”
三大人才计划
为青少年科学梦想保驾护航
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是一项致力于充分利用在京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大力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青少年,建设科技人才后备梯队的计划。该计划每年要举办百余场活动,包括科学名家报告、野外科学考察、中学生进实验室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们接受科学家的指导,掌握初步的科学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思维和科学实践的能力。
来自北京市第二中学的许逸飞在高一就加入了该计划,并在实验室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牛建伟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了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和计算机编程语言,完成了课题《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古文今译系统》的相关工作。在第19届“明天小小科学家” 奖励活动中他凭借本课题获得二等奖。“在科研过程中,我了解了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方式,知道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
青少年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立本之大事,民族复兴之希望,是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前提。在牛建伟教授看来,北京市科协对青少年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工作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从我与孩子们接触的情况看,通过参加各种科技活动或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能够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国家重器或科研工作的魅力,激发内在科研兴趣的同时,对其树立志向目标和确立学习方向都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图:许逸飞在讲解自己的参赛课题
说起这段经历,许逸飞直言参加科技活动虽然会占用一些课余时间,但是这恰巧督促他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通过科研让我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我们相互鼓励,共同度过难关。”而在北京市第二中学负责科技的指导老师高凯看来:“通过一个科研项目的选题、设计、制作、测试等环节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学生从中能够亲身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能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投身科研工作。”许逸飞同学也获得了第十八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来自昌平二中的朱简也是第19期后备人才计划的一员,凭借《燃料电池用“夹心型”水滑石/聚苯醚碱性复合膜研究》项目入围了第19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通过参与研究,他感觉与科学的距离更近了,知识面与视野开阔了,“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科学之路走下去的信心”。昌平二中张淑春老师更是感慨到:“衷心感谢北京市科协给我们搭建的平台,让我们郊区的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也带动了学校整体科技教育的发展。”
图:朱简在实验室
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自1996年启动至今,发展已20余年,形成了以北京市科协为枢纽,以相关大学、科研单位的重点实验室、区科协、示范学校为基地的工作机制,培养了一批批热爱科学的青少年,为国家和首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人才支撑。从该计划中走出的学生,大部分被国家重点高校录取,不少学生赴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其中一部分青少年已成长为优秀的科研人员。
白凡,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后备人才计划”第1期学员,现已成为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教授。“一次次反复做试验,一次次反复记录、整理,短短不到两年的课外科学实践经历,既开拓了我的思维,教我学会了如何思考,同时又锻炼了我的性情。我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白凡认为正是“后备人才计划”对他走上科研之路指明了方向。
英才计划(全称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国科协、教育部于2013年起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科协承担英才计划(北京)的实施工作。北京作为全国学生人数最多、高校最多、导师最多的地区,共有5所培养高校、28所中学基地校。英才计划(北京)在组织学生参加日常培养基础上,开展了特色活动,例如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英才展评活动、由各个高校教务处牵头组织的学科解读等活动,2019年还成立了全国首家英才计划培养基地。英才计划北京地区学生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北京学生在历年全国的英才论坛上的“优秀学生” 称号获奖人数均为全国第一。
图:施一公院士为生物论坛优秀学生颁发证书
“英才计划是我从一个只会看星星的‘天文爱好者’转变为‘天文科研工作者’的起点。”谈及参加英才计划项目的经历,现在美国主修物理专业的张及晨这样说到。入选英才计划后,张及晨师从清华大学王晓锋老师研究超新星,“这段科研体验让我坚持了本科继续探索天文与物理学科的方向,也开拓了我的视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同龄人们。”
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于2016年启动,在基于后备人才计划开展20年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以精准、高端、一贯、国际为目标,为培养具有突出科学潜质的青少年提供优质培养资源,探索建立国际化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平台。现分为四大学科(生命科学、化学、计算机、工程),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名院士、教授、研究员担任导师。
图: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学习实验操作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三年以来,累计培养了119名学生,有约1/5的同学获得继续培养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国际竞赛中多有建树。在2018年,人大附中学生丑瑞华凭借在培养计划中完成的课题“恶劣天气下路况环境增强感知系统”,获得第69届ISEF“系统软件学科”最佳奖、“系统软件”一等奖,创北京历史最佳成绩。另有多名同学在丹麦、香港等地举办的科技赛事中获得佳绩。
据悉,即将举办的2020年中国科协青少年国际科技交流项目遴选暨ISEF冬令营中,共有24名来自北京市三大人才计划的学生入选。他们将于2020年1月17-20日参加冬令营培训会,与专家及全国其他地区的优秀学子交流,进一步完善项目,为踏上更高的舞台做准备。
图:北京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会在中国工程院举办
助力青少年科学梦想
北京市科协在行动
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北京市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密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多样化活动,为青少年走进科学搭建平台。
据统计,2019年三大人才计划共有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国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50余家,教授160余人参与指导。全市共有中学基地校50所,近600名中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践工作。全年组织启动会、名家讲座、实验室开放日等各类中期活动百余场,野外科考4场,多位院士、专家做报告,资助全市38项青少年科学探索项目,有超过20000名中学生直接参加各项活动。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少年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无疑是国家未来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也是市科协的使命所在。
孵化梦想,点亮未来!2020年还将举办后备人才科技创新教育论坛,邀请教育界专家共同探讨新时代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