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江口沉银”遗址第三期水下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在四川彭山举行。金印、银锭、铅弹、首饰、服饰、金银食具……历经一年挖掘,新发现万余件文物,其中不少系首次面世。
发布会现场(来源:四川发布)
“蜀世子宝”横空出世
第三期水下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上,“蜀世子宝”金印的出水堪称重大考古发现。它是国内首次发现世子金宝实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蜀世子宝”金印(来源:四川发布)
该金印为方形印台、龟形印钮,印台边长10厘米,厚3厘米,含金量高达95%。,印面铸“蜀世子宝”四字,“蜀”字证明这枚金印原为明蜀王府之物,“世子”为亲王嫡长子。由印面可知此物为明蜀王世子所拥有,也是蜀王府历代世子传用之珍宝。
本次发掘,大量官银分别从地域和税种上,填补了前两次发掘之空白。尤其是发现了来自于乐至、仁寿、乐山、德阳、广汉等地的属于大西政权银锭,对研究大西政权的财政制度以及统治区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不同规格铅弹的发现,也成为判定该遗址性质为古代战场遗址的又一佐证。
此外,还发现有不少金银容器、金银服饰和金银首饰,为研究明代的工艺水平、服饰制度以及审美情趣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可见,即便战火纷飞,也无法阻挡人们对美的追求。
金银饰(来源:四川发布)
三次考古 5.2万件文物出水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四川彭山江口镇岷江河道内,北距成都市约60公里,南距眉山市约20公里,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战场遗址。自20世纪20年代起,遗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有文物出水。
2005年,岷江河道内修建饮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段木鞘,内藏7枚银锭;2011年,岷江河道内取沙,发现了金册、西王赏功等文物;2013年以来,江口沉银遗址遭到严重盗掘;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发掘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江口沉银遗址”成果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8年1月24日,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正式开启第二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历时近3个月,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
2020年1月10日,第三次水下考古正式开始挖掘,4月28日结束,前后历时3个多月,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勘探面积10000平方米,出水文物10000余件。
江口沉银 张献忠到底有多富
据地方县志记载,1646年,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此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当地几百年来传说不断,称有整整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有歌谣说:“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然而由于并无正史记录,对于江口沉银是否存在、具体地点在哪儿,之前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直到2017年的首汽考古发掘,这一传说终于得到证实。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远廉曾说过,张献忠确实是个有钱人,目前已知出土的宝物,还远远不是张献忠宝物的全部。“明末藩王,待遇都很好,不仅皇帝给得多,还有其他收入,都很有钱。当年李自成攻打开封,周王马上就筹集了50万银两,赏赐下属。”周远廉说,张献忠沿着陕西,过河南、河北,入湖北、湖南,再进四川,一路抢杀达官显贵,“收获的财宝不可计量。”
历经多次发掘,“江口沉银”遗址为世人带来诸多惊喜,明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环境等得也以重现。
图片、文字来源于四川发布、红星新闻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技助力铁路防洪
下一篇:合肥市庐阳区:全力帮扶民办幼儿园渡过疫情“寒冬”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