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个学生参加高考,55个考取二本以上院校;2015年至今,考取二本以上大学生290人……近日,贵州省仁怀市新田村凭借学子们出色的高考成绩,受到各方关注点赞。
新田村是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0户855人,当地群众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如何才能改变当地群众的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当地党委和政府聚焦教育扶贫,一方面投入3000万元教育资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每年举办“感党恩·报桑梓·金秋助学”活动,张榜高考成绩,让优秀大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动员当地群众捐资助学等形式,让“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理念深植当地群众的心中,为想奋力走出大山的孩子创造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契机。
摆脱贫困,不仅要和物质贫困告别,更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造血式”扶贫的教育扶贫,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如果说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等方法能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打通摆脱贫困的道路,那么教育扶贫则更像是点亮了通向美好未来的路灯,照亮了无数家庭实现梦想的征途。贫困地区的儿童,有的背布包爬几十里山路,有的跑到山坡上找信号上网课,有的甚至在求学路上头挂冰花、脚底磨破,为的都是努力学知识、长出息。“知识改变命运”深深镌刻在这些农家子弟的心中,也随着他们的努力变为现实。他们用自身的奋斗,打破了贫困的局面,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贫困地区更是如此。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局看,教育扶贫推进了脱贫的整体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先扶智,深刻指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贫困家庭的孩子就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就能托起贫困家庭脱贫和发展的希望。“一人成才,稳定一个家庭”“一人学技能,全家脱贫困”……教育扶贫带来的切实成效,正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贫困群众,激活他们对教育价值的认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孩子有出息,生活有希望,未来有奔头,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当前,在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层面,“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效稳步显现:截至去年底,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人数已由台账建立之初的29万减少至2.3万,其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人数由15万减少至0.6万;教育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实施三年,中职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达到31.48万人;高等职业院校近5年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7类资助对象234.79万人,年均增长19.06%……一组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温暖的求学故事。教育扶贫激发了贫困家庭的奋斗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如今,有不少得益于教育扶贫走出大山的学生,回到家乡、反哺桑梓,站上讲台,帮助更多孩子努力追梦;还有很多受到感召的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勇担使命,把个人的职业追求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中。“十四五”时期,需要在教育扶智扶志上继续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抓难点、补短板,守护好乡村孩子的求学梦,筑牢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堤坝。(周珊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走进机器人世界 感知科技魅力 (
下一篇:陕西:唐墓壁画修复再现唐代生活场景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