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学
“冰墩墩”设计师邀港澳台青年共话团圆
2022-02-17 09:19:2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2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虎年元宵节,因为有了冬奥会的精彩、“冰墩墩”的加持,让吃汤圆、猜灯谜多了几分冰雪味儿。

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邀请港澳台青年共话团圆,围绕文创设计、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交流,一起做汤圆吃汤圆。他说,“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元宵节,因为有缘,我们在一起团圆。”

最近,曹雪特别忙碌,有几天甚至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在接受各种采访。“全民都爱‘冰墩墩’,我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他透露,虽然团队成员没有一个是运动员出身,甚至自己也不擅长任何体育项目,但是,团队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参与奥林匹克竞技,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冰墩墩”不仅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其火爆程度早已“出圈”。几年前,曹雪就在日记本里写上这样一句话:“掌声和欢呼声是使人致聋的根本祸因”。他说,这句话是为了自省,更是时刻提醒自己。曹雪跟团队成员说,虽然“冰墩墩”现在还很热,但是作为学术研究团队,一定要比别人更早冷下来,去听更多设计圈外人的意见,让经济学、社会学、生命科学等来打开设计格局。

曹雪经常讲,眼界要高、身段要低,接地气去做一只普罗大众都喜欢的熊猫,全方位无死角的可爱“冰墩墩”。其实,等待专家组给“冰墩墩”的修改反馈,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曹雪回忆,7个月多次修改,经常在等结果,等待时间短则5天,长则将近2个月。当时,冬奥组委负责吉祥物设计对接的专家告诉他,“如果你再也接不到我的电话,说明你们就出局了。”所以,当时团队心里压力也特别大。

曹雪说,设计师在“动手”之前的“动脑”,不会找“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向”的东西,盲目拿起纸和笔或者开电脑就工作。作为广州城市形象logo的设计师,为什么选择广州塔?他说,只要提到广州这座城市,大家脑海里第一个镜头超过90%是“小蛮腰”。做视觉传达设计的人,就要“传而有答”。“传”只是我们传播的主观意愿,但那么多人在刺骨寒风中花几个小时排队买“冰墩墩”,就是最好的回答。

香港青年蔡展鹏是学设计的,听着曹雪的讲述,他连连点头。2019年,他第一次在朋友圈见到“冰墩墩”,感觉很有趣、很亲切,就爱上了这只熊猫。那时,冬奥组委正式宣布了吉祥物,蔡展鹏说身边朋友都在疯狂转发。而再次在朋友圈见到“冰墩墩”时,大家都已经抢不到这只熊猫了。

“对于冰墩墩,我挺有民族自豪感的。”蔡展鹏认为,设计是一种语言。“冰墩墩”有中华文化底蕴在里面,不单是中国人喜欢它,全世界都喜欢它,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台湾青年陈旌庭当面向曹雪表达了多么希望拥有一“墩”的理由。“以后都会想起来,在疫情下特殊的春节假期,我们都没办法出去旅行,但是大家团聚在一起,全世界在凛冽的冬天里,都在关注着一场盛事。”

她说,很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会因为感动于艺术设计、感动于运动员的奥林匹克精神,让自己更加坚持一些事情,或者看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适合什么,真正喜欢做什么。“这样的吉祥物让我们更回归于自己的初心。”

“单单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外壳,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元素。”澳门青年龙天翔认为,“冰墩墩”已经把“科技强国”隐藏在设计当中。他希望能继续把中国故事延伸出去。而北京冬奥会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最新的高科技,包括科技防疫、低碳环保、5G技术、无人作业等,从各国运动员的体验中,很多细节都在展示着这些元素。

北京冬奥会收到了全球35个国家的5816幅作品参选吉祥物,经过层层筛选产生前十名。在这10个方案中,有3个来自曹雪带领的团队。曹雪说,“这3个中,有两个都是学生的想法。所以,年轻人一定不要低估自己,年轻有时就是优势。任何人都要学会用自己的实力去颠覆别人的成见。”

有很多港澳台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生活。曹雪认为,大湾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要相信青春的力量。他说,“当后浪一股一股向我袭来的时候,大家放心,我主动走到沙滩上。”

从“更快、更高、更强”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传递激情和梦想、展示勇气和力量的赛场,更是抒写奋斗和团结的舞台。曹雪认为,这是眼下国际环境的共同诉求,“冰墩墩”恰逢时机地诞生了,俨然成为一个友好大使。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展示运动之美 绽放生命之光
下一篇:聆听东方之美(创作者谈)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