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科学
李宝凤——剪纸如画 纤毫毕现
2022-07-05 09:25: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俊美的小姑娘坐在一捆柴禾上托腮沉思,一缕头发从围巾中逸出,垂在额上;苍老的妇人,手脸的皱纹如树皮,白发苍苍,银丝如缕;长白山上,飞瀑流泉,参天大树,风吹叶摆……这是民间艺术家李宝凤的剪纸作品,第一次看到的人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以为是油画,原来是剪纸,叹为观止!”

李宝凤是吉林省宝凤艺术博物馆馆长、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潜心研究创作剪纸几十年,作品多次在全国、国际比赛中获奖。她的艺术创新,改变了很多人对剪纸的印象。

一说到剪纸,人们脑海里往往会出现红色的、喜气洋洋的窗花,而李宝凤剪出的剪纸像画一样。她的油画风格剪纸,纤毫毕现,细致精美;国画风格剪纸,山水之间飘逸有致,得其形,更得其意。

“这种艺术效果,源于我在技法上采用了多层套色剪纸法。”李宝凤说,“多层套色中的每一层,都是一幅完整的单层剪纸作品,必须‘千剪不断’。单层剪纸做出来后,再一层层地贴在一起,有多少种颜色就有多少层,为了保证效果,大部分画都有几十层。”

大约十六七年前,李宝凤试着用不同颜色剪纸穿插创作,一遍一遍地试。从剪出三四层,一直到20多层,最后能达到七八十层。终于,自然风光、器物人物,都变得栩栩如生。

层层叠叠的套色技术,让剪纸焕发生机。纤毫毕现到少女头上的银饰,都仿佛在阳光下闪耀光泽,光影交错间技艺尽显。有一次,一位知名油画家的作品,被李宝凤用剪纸呈现出来。画家本人看了又看,惊讶地说:剪得比画得都好,剪纸让油画焕发出新生命。

高台起于垒土,成功的作品背后要有深厚的积淀。“剪纸从一层到几十层首先要有素描基础,要学习构图。还要研发剪纸的纸张。”李宝凤说。这些年,她不断学习,吸收借鉴各种美术形式,有一年去敦煌看壁画,如痴如醉,非常受启发。

“我小时候就喜欢剪纸,有天赋。”李宝凤笑着说。1966年,她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宝凤看着老太太、小媳妇,手里拿把剪刀剪啊剪,一幅漂亮的画就出来了。六七岁时,她终于忍不住也拿起剪子,有样学样,剪了起来。“大人们都不禁惊叹,这小丫头,怎么剪得这么好呀!”时至今日李宝凤说起这事,眼里还忍不住都是笑。

最让李宝凤遗憾的是,因为家庭原因早早辍学。但她坚持自学,到处找书看、借书看。没事的时候,她就趴在炕上画啊画;找不到纸,她就捡起树叶子,不断地剪啊剪。

后来,自学不辍的李宝凤终于走出乡间,考入职高。1986年毕业后,因为出类拔萃的绘画特长,她当上了民办教师。

1996年,李宝凤开始创作剪纸红楼梦。人物众多,如何拿捏?“我一遍遍看原文,找资料,甚至连环画都看,主要是为了揣摩人物性格,思索如何表现人物细节。每个人都一遍遍地剪,直到满意为止。”作品完成后,得到中国红学泰斗周汝昌的连声赞叹。老先生赠李宝凤一首诗:“红笺一丈现红楼,满眼群芳百态收。也似娲皇铺彩石,神工巧剪世无俦。”

李宝凤不仅在国内受到认可,近年来,她还到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俄罗斯举办剪纸艺术展和现场表演,推动中国剪纸走向世界。“在俄罗斯,观众特别喜欢用剪纸的形式作画。”李宝凤说,“无论在哪,我都是用作品说话,努力用剪纸讲好中国故事。”

如今,李宝凤最大的心愿是传承。这些年,她开设师徒工作间,培养各地学生近万人。她的学生也在带学生。“前几天,有学生发来在小学课堂上传授剪纸技艺的照片,我特别高兴。更多的小孩子开始学,让这门古老技艺后继有人。”李宝凤说。

她还花费很大心血开办了吉林省宝凤艺术博物馆。这座集收藏、整理、展览、保护、传承、抢救、研究为一体的民间工艺和剪纸艺术博物馆,位于长春市双阳区,2014年建成后常年免费开放。

“我一直在想,手艺不能流失,要培养更多年轻人,特别是孩子。”李宝凤说,“通过孩子们的小手,把周围的美再现出来,多么美好!”

本报记者 孟海鹰

(本文配图为李宝凤剪纸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