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以质为擎、激活产业链发展新动能 厦门市“质量月”活动启动
2024-09-02 10:41:35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光电显示企业代表参观国家LED中心。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服务专员上门为企业提供质量服务。

厦门市成立光电显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4年厦门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进会现场。

厦门市同安区市场监管局面向青少年组织开展2024年“质量夏令营”。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向企业代表推介质量基础设施“e鹭协同”服务平台。

厦门市举办光电显示供应链供需对接交流会。

“质量”是一座城市活力涌动的源泉,滋养着创新创造的动力,孕育着高品质发展的动能。奋楫争先,勇立潮头,“质量强市”建设已经融入厦门的发展脉络,与城市共融共生。今年9月,厦门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4年厦门市“质量月”系列活动,进一步以质为擎,激活产业链发展新动能。

厦门市在2023年度全国113个城市公共服务监测中排名第2,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6年跻身高质量“领跑方阵”;2023年各类经营主体数量较上一年同比增长8.2%,万人拥有经营主体数居全省第一;全国率先建设统一的涉台标准化平台(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发布并实施全国首个无障碍领域两岸共通团体标准;全省首个海洋高端装备计量测试中心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质检中心落户厦门,“厦门市光电显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质量强市战略成为厦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质量强市

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软”环境

以“新”为基,向“质”跃升。厦门是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之一,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质量强市建设。近日,福建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2023年对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厦门考核等级为A级,这是厦门市连续第8次获此佳绩。

“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促转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厦门市实现质量工作“五个纳入”(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市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全市促发展惠民生政策体系),质量提升工作融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进人民福祉等领域,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进一步释放区域科技、人才、政策活力,打好助企发展的质量服务“组合拳”,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软”环境。

积极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福建省海洋高端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日前通过验收。该中心自2022年5月6日获批筹建以来,累计投入设备资金6005万元,建成几何量精密测量等专业实验室8个,购置产业专用高、精、尖仪器设备64台(套),为厦船重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产业链重点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计量测试服务。

优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厦门市检验检测机构总数达到227家,占全省的13.36%;全市检验检测机构去年实现营收21.86亿元,占全省的24%。去年,市市场监管局成功争取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将厦门市纳入CCC免办自我承诺便捷通道(以下简称“CCC免办便捷通道”)创新试点城市,成为福建省首个CCC免办便捷通道试点城市,首批白名单企业可享受“自主申报、自动发证、诚信监管”的零等待便利。

实施标准引领行动,探索建设两岸标准试点共通城市,发布医疗卫生领域首部两岸共通标准。新增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际、国家标准143项、行业标准42项。全市543家企业新增自我声明公开1564项标准。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以标准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建设光电显示标准专题数据库,共入库518项标准,初步建立光电显示体系框架。开展光电显示领域国际标准化培训,推动企业标准跃升。批准成立光电显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企业筹建两岸集成电路、储能领域市级标委会,加快相关领域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加快建设“一中心”(省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两平台”(市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智能网联车路协同高速场景试验平台),建设规模近5亿元。其中,厦门市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将成为福建省智能汽车检测项目最齐全的检验机构,可为福建省乃至东南地区汽车出口提供全方位的认证服务。厦门市质检院“高比能新能源电池重点实验室台车碰撞试验场项目”日前也获得市发改委批复立项(厦发改审批〔2024〕56号),项目总投资超过2.3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新能源电池检测能力最全的机构之一。

质量强链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提升

质量强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发挥全国唯一的“国家光电产业集群试点城市”优势,紧紧围绕光电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集成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打造“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质量全要素、服务全方位”的“四全”服务模式,探索出一条以“新”提质、以“质”为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企业全周期,建立专业支撑、专员对接、专场接待、专网汇聚的服务架构,为5条细分产业链选定质量“链长”和35名服务专员,提供需求对接、服务跟踪、效果评价等全程服务,今年以来已举办近20场面向光电显示企业培训及现场接待活动,持续打造“1+3+N+e”线上线下服务网络,通过受理企业实时点单质量服务和主动上门精准服务,实现供需对接“双向奔赴”。

聚焦产业全链条,联合质量专家深入走访调研为企业“画像”,运用大数据和AI智能绘制产业链全景地图,精准绘制产业链质量图谱,通过解析图谱、透视问题,问诊把脉赋能产业链提质升级,形成50余个“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方案,服务企业400家次,破解质量需求难点203个。

聚焦质量全要素,强化标准引领、计量筑基、质量支撑、认证赋能四轮驱动,全国首发《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 供应链质量提升工作指南》地方标准,全省首发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系列地方标准。聚焦新型显示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助力产业链关键环节产品检测效率提升20%以上,链主企业显示器件不良率由原来100ppm(注:ppm为百万分之一)降低到10ppm,预计带动产值提升近10亿元。聚焦产业高端化发展需求,对厦门市10家企业光电显示产品开展低蓝光、低频闪免费评价检测,并联合SGS颁发18张产品认证证书,提升厦门光电显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聚焦服务全方位,运用“强基固本+组群建圈+共享共赢”提升路径,汇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检测认证机构和行业协会,为厦门市光电显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市质检院牵头联合中国计量院、电子四院以及总局认证认研中心等单位,获批承担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AMOLED显示NQI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及质量提升”。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AMOLED显示市场的竞争力。

“质量强链构建了新型质量生态圈,是一个新质生产力集群。”有企业这样形容。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厦门在光电显示关键质量技术平台建设上投入超2.3亿元,年度投入为近十年之最。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为光电显示上下游企业提供集成服务400余次,预计全年可助力产业新增经济效益13亿元。

质量强企

强链补链延链激活产业动能

推动产业链质量提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的高质量企业。实现质优,厦门的支撑力在哪里?有抓手,连续开展6届政府质量奖评选,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市拥有中国质量奖获奖企业1家,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5家、提名奖企业2家,累计共有31家次企业获得各级质量奖,2023年兑现第六届厦门市质量奖获奖企业市级奖励金共计750万元;有助力,多矩阵提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培育一批复合型质量领军人才,组建全省覆盖面最大的首席质量官联盟,全市累计2444名首席质量官获证,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有平台,连续7年举办厦门质量品牌故事大赛,挖掘企业质量品牌故事400余个,大赛影响力和知晓度不断扩大,让品牌为城市代言,共同唱响“厦门质量”好声音;有聚力,持续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质量月”每年参与企业超过1000家,参与的一线职工超过1万人次,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此外,通过服务一家家企业串起质量强“链”关键支点。

开展链间质量联合创新。在集美区,市场监管部门启动“厦门市电力电子元器件(继电器)制造产业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引导龙头企业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带动链上中小企业推动形成计量资源充分共享、计量活动有效衔接、计量能力协同推进的大中小企业计量融通创新生态。设立“计量服务工作站”,推动各类计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

开展链内质量要素联动。通过政检企三方合作,开展“一企一策”“智源共享”等个性化质量服务。链主企业联合技术机构、高校组成科研团队,开展专项技术攻关,助力链上中小企业提高产品可靠性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质量可追溯等能力。由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专科医生”团队致力于科研创新,深化与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合作,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特别是在AMOLED、Mini/MicroLED等前沿显示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动了光电显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开展链上技术协同支撑。市市场监管局集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和专业化问诊指南,培养出一批服务专员,为企业全周期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该局开放了整改实验室,实施“一对一”服务专员挂钩机制,帮助企业提升检测技术和人才培养效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该局还与两岸高校合作,拓展光电显示产业的人才培养渠道,壮大产业“朋友圈”。

·http://fj.people.com.cn/n2/2024/0902/c181466-40963432.html

编辑:闫玉茹  审编:马冲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