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江西临川: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2021-09-29 09:22:54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抚州9月28日电

“这里的生态环境确实不错,一望无际的绿色,让人看后心旷神怡。”9月28日,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乡万亩香樟林游玩的游客一边观赏美丽风景,一边拿着手机拍摄发送朋友圈。近年来,临川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和生态底线思维,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的“临川样板”,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游客在万亩香樟林打卡拍照。章晋辉 摄

临川区全面推进抚河流域生态文明村建设,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在抚河沿线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唤醒美丽乡愁。该区按照“历史文化+新农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的标准,投入8000万元,在抚河沿线打造13个生态示范点,共涉及4156户、16688人。为保护良好的水生态,该区大力开展“清河行动”,全方位治理水环境。多途径实施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监测,如今,该区农村水库水质得到全面改善。为改善农村环境,该区还在各乡镇开展“清洁家园、幸福临川”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见实效、能长效,该区专门成立了督查考评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乡镇开展的环境整治情况进行督导督查。

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红利逐步显现。近年来,临川区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宣传生态文化,使各种环境要素与绿色企业、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吸引更多社会投资,拉动绿色经济发展。昌抚·态何源田园综合体项目紧扣EOD发展理念,运用“食藻虫引导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通过虫控藻、鱼食虫等模式打通食物链,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体系,恢复“草型清水态”自净系统,实现水生生态系统多维复育,提高水域生态系统对各类污染物质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生态鲥鱼等特色农渔产业,形成一个可推广应用的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探索鲥鱼生态驯养技术,为长江鲥鱼增殖放流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为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作出贡献。华宸农业、龙鑫养殖、灵隐山生态农业等18个生态企业纷纷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生态产业,修复良好生态,即保护绿水青山,又能产生金山银山。

高起点打造生态特色景点,推动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联动发展。该区扶持生态农庄、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实施“强龙增值富民”工程。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孝桥绿色种养为龙头的花卉苗木景区、以态何源田园综合体为龙头的食物链生态景区、以唱凯采摘园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以灵谷峰休闲中心为龙头的生态景区四大特色生态景点。良好的生态优势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该区拥有生态旅游景点51处,建设大型休闲农庄、农家乐12家,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生态观光业的兴起,推动了临川生态产业的升级。

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临川区不断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积极创建全区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休闲农业,发展休闲旅游、食品医药、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该区把创新生态发展体制机制作为治本之策。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制度。制定差别化的评价考核体系,实行绿色GDP核算,按照各地主体功能定位,实行有区别、有侧重的绩效评价考核;探索政府赎买重点公益林收购试点,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和抚河流域排污权交易试点,真正让“受益者付出费用、保护者得到补偿、损害者支付赔偿”。该区还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多元投资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该区全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深入挖掘生态资产蕴含的金融价值,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权、河道采砂权、排污权、用能权等权益性资产抵押质押融资贷款工作。该区华宸农业充分利用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价值的政策,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权和地上农作物评估进行抵押贷款1500万元,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同时,做好“生态+旅游+文化+农业”文章,加快打造仙盖山景区、灵隐溪谷小镇、胜利水库旅游开发等一批农旅项目。(章晋辉)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