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可循环快递包装为何日常生活中少见到
2022-06-30 10:00:12  来源:北青报 中国青年网

 

顺丰快递推出的“丰BOX”循环包装箱

近两年,多个部门、相关企业大力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加快快递包装“绿色革命”。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消费者收到的快递中,纸箱、泡沫箱、塑料袋等传统包装占据主流,可循环快递包装日常生活中仍很少见到。

投入量越来越多

终端消费环节仍少见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多家快递企业已推出可循环快递包装。中通快递现阶段使用较多的循环中转袋,大小约等于普通编织袋,可循环50次以上,高于普通编织袋的1至3次使用寿命;在山西省的年均使用量为500万至600万次。

“2018年,顺丰快递推出‘丰BOX’循环包装箱,目前我们主要用于寄送衣服、鞋类等物品。”山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凯说。

京东研发的循环快递箱“青流箱”,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余个城市常态化使用。京东在生鲜业务中全面使用可折叠保温周转箱替代一次性泡沫箱,2021年共计使用6000余万次。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083.0亿件,同比增长29.9%。相比庞大的快递总量,可循环包装占比相对较小。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只有少数消费者在个别品类商品中使用过此类包装,不少消费者在生活中“从没用过可循环快递箱”,很多快递员也表示“没见过这种包装”。

多位业内人士解释,目前,可循环包装多用于政府采购、电商平台供货等B端客户,到C端客户的相对较少。

“最后一公里”回收存在困难

“推而不广”市场认可度较低

记者调查发现,可循环快递包装成本高于普通包装,在物流终端“最后一公里”回收存在困难,导致“推而不广”市场认可度较低。

中通快递山西管理中心总经理赵晓龙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中通快递单价36.5元的循环箱为例,在循环50次后,单次成本可降至0.73元,低于与其尺寸相近的4号箱成本。“但在回收过程中,循环箱会产生人工操作、扫描、车辆运输等额外费用,无形中加大了快递网点的成本压力。”

事实上,此类包装在实际生活中的循环情况与最初设计相去甚远。西安市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此前曾在一段时间内推行过循环箱,但是很难达到设计的循环次数。

“虽然快递员反复说明要把箱子退回来,但很多用户并不习惯,想自己留着用或者卖废品。还有用户担心使用次数一旦多了,循环箱不干净、不结实。”这位负责人表示,可循环快递箱的破损率和丢失率较高,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得不把重心转移到回收效率更高的B端客户。

除材料成本外,由于“最后一公里”配送以“求快”为首要原则,高昂的时间成本也让很多快递员对循环箱“爱不起来”。

一位从业者向记者举例,一名经验丰富的快递员单日可派件200件左右,按工作8小时计算,单件派送时间约为2.4分钟,而循环箱由于需要用户当场拆箱再进行回收,派送时长平均为8分钟。同等条件下,循环箱快件的派送效率只有普通快件的三分之一。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使用可循环快递箱意味着“麻烦”。通常情况下,此类包装需要用户现场拆箱取货,再由快递员将包装箱带走回收利用。一些消费者出于隐私考虑,不愿意现场拆箱。

对于学生族、上班族而言,取件时间受限,大部分快递只能被投递在驿站或快递柜。“下班后回家拆箱签收,再等快递员上门来取。”曾使用过循环快递箱的西安市民杨女士表示,使用循环快递箱“有点折腾”。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体的快递流通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逆向物流存在困难,导致大量循环箱在使用后无法再次回到物流网中重复利用。

畅流程、除壁垒

走出循环“死胡同”

自2021年3月12日起实施的《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寄递企业应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回收流程,对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加快快递包装循环利用,实现绿色、环保、节约的目标,需要生产企业、寄递企业、用户等共同努力。

目前,业内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可循环快递包装生产和回收流程。虽然多家快递企业已推出各自品牌的可循环快递包装,但是在生产、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环节,循环箱只能在企业内部的物流链条中流动,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循环包装的使用成本,也限制了覆盖面。

陕西科技大学包装工程系副教授李志强表示,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协调物流领域主要企业形成统一的循环包装运营模式,“只有打破业内壁垒,才能让循环包装真正走入循环”。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大数据平台,完善可循环包装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追踪,使包装逆向物流或就地处置成为可能;在社区、高校内增加可循环包装回收点,做好循环箱的回收、清洁和消杀工作,减少损耗率和丢失率。此外,对环保包装生产企业给予适当支持,提高全社会对可循环快递包装的认可度,让循环包装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文/新华社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