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轻纱漫过侗寨檐角,贵州从江的吊脚楼在曦光中渐次苏醒。慈缘基金会的车轮丈量着蜿蜒山路,碾碎的不仅是晨露,更是横亘在困境儿童面前的命运藩篱。此行既是对脊柱侧弯术后患儿的温情履约,更是向大山褶皱处未及照拂的生命深处溯行。
脊柱侧弯术后回访——重塑人生
他们术后恢复得怎么样?可以正常上学了吗?
大家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探访了几位慈缘基金会的助医服务对象。
"现在我能摸到篮板了!"18岁的强强(化名)将篮球高高抛起,修长身影在阳光下舒展如竹。三年前那个蜷缩在教室角落的佝偻少年,如今已蜕变成海拔1.8米的追风少年。
在县中学初三教室里,轩轩(化名)正经历着成长的双重淬炼。升学压力将他钉在书桌前长达13小时,术后腰肌在僵坐中发出抗议,疼痛与焦虑织就的网,让这个清瘦少年在深夜辗转难眠。慈缘团队当即启动协调方案:尽快在属地医院复查并与手术医院配合制定恢复方案,与校方定制"弹性课表",在学业与康复的天平上寻找平衡支点。
这个案例犹如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医疗救助需要穿透诊室围墙,织就更精密的守护网。
在回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较偏远地区,脊柱侧弯术后康复服务存在一定困难。患者家属普遍希望得到及时的助医指导,如能提供居家康复训练指导视频和心理支持,尤其对定期复查提醒需求强烈,避免因路途遥远放弃随访。
困境家庭走访——稚嫩肩膀,扛不起的重量
在从江县停洞镇苗朋小学,13岁的小良(化名)安静得让人心疼。这个本该在操场上奔跑的男孩,眼神里却蒙着一层化不开的阴霾。家访路上,他始终低着头,偶尔回答问题时声音细若蚊蝇。破旧的木屋里,年迈的奶奶用布满老茧的手抹着眼泪:“他爸妈走得早,哥哥在外打工,就剩我们俩了” 说话间,小良始终低着头双手相互揉搓着……
长期情感缺失已让他出现社交退缩、自卑倾向,这也是许多“事实孤儿”面临的共性心理危机。
托苗小学的一对小姐妹让人揪心。她们住在没有窗户的木板房里,家里唯一的家具是她们和外公外婆一起吃饭的桌子也是她们写作业的“书桌”,每晚踩着木桩爬上漆黑的阁楼,蜷缩在潮湿单薄的被褥中。妈妈在外打工,每月寄回的生活费勉强维持温饱,但“家”的温暖早已成了奢侈品。姐妹俩带着慈缘团队家访的途中,妹妹紧紧拉住工作人员的手,像是在诉说着她们的希望与期待。
姐妹俩生活的困境牵动着我们,首先为她们提供生活物资援助,保障他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组织志愿者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看望她们,给予他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关爱。
经过一天的颠簸,慈缘团队来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的一个小山村,7岁的小梅(化名)一边写作业,一边照看4岁的弟弟。父亲去年工伤去世、母亲离家,爷爷奶奶靠着爸爸的工伤抚恤金带着姐弟俩生活。
像小梅姐弟俩这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情况在这里很常见,隔辈人年事已高,缺乏情感交流,更难承担起教育的重担,有的甚至还需要未成年孩子的照顾。经济困难并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心理帮扶才是他们长期需要解决的困境。
种在石缝里的春天:政策照亮前路,行动守护希望
此次回访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政策的进步:危房改造让家庭住进新房,医保异地结算减轻垫付压力,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保障上学机会……但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仍需打通:
加强心理健康支持: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专业支持力量稀缺。推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室,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长效陪伴计划: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引入“代理家长”志愿帮扶机制,建立外接式关爱。
强化社会支持网络:慈缘基金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参与从江困境儿童帮扶工作。通过与政府合作,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多样化帮扶项目,如生活物资援助、心理辅导、教育支持、技能培训等。
暮色四合时,回访组的车灯在山道上蜿蜒如链。那些被照亮的瞬间在脑海中闪回:强强(化名)投篮的弧线,轩轩(化名)舒展的眉头,小梅(化名)姐弟分享糖果时的笑靥。我们知道,每一次倾听,都在为深山里的生命注入拔节生长的力量;每一次关注,都在重写命运的剧本。这或许就是公益最本真的模样——不是悲情的救赎,而是并肩的成长。
(为保护隐私,文中患儿均为化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娇兰 × UNESCO“女性养蜂人”项目落地中国 强化女性赋能、养蜂培训与科研支持
下一篇:海港人寿保险理赔服务,值得托付的人生港湾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