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干婧)“泼墨成画,枕河而居,舟楫而往,听雨阑珊”——2500年城址未变,文脉绵延,生生不息;2200余进士之乡,人杰地灵,融通古今。绍兴,是一座文化胜地、旅游胜地和文旅共融之城,也是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2018年,绍兴全市接待游客逾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100亿元。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中央、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绍兴积极围绕浙江省提出的全面推进“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建设,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IP工程的全域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长远规划,全力使绍兴的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稳步迈向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以文促旅
文旅IP激活古城魅力
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旅游资源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依托。在旅游迈入大众化时代的当下,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层次已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游山玩水”“走马观花”,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喜欢从景区到乡野,从繁华都市到乡村民宿,看历史、看文化、看民俗;更加注重体验旅游带来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地域文化的多彩多姿、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追求体验式、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品质。
“旅游看的是文化,现在的游客更加倾向于深度游和体验式旅游。”绍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绍兴古城保留了城池和棋盘式街巷的传统格局,古城内现存的鲁迅故里、书圣故里、阳明故里、越子城、八字桥等历史街区面积达2.3平方公里,约占古城总面积的1/3。
近几年,绍兴全面实施古城疏解工程,把古城“让”出来、使古城“静”下来、让古城“活”起来,使古城成为绍兴文学旅游之城的重要平台。
为了更好地对古城进行改造,绍兴专门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台了《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重点是保留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具有鲜明绍兴特色的“点、线、面”古城保护模式。
根据规划,绍兴围绕“二环三山五大历史片区”,推进古城更新项目、历史文化名人遗址遗存拓展项目建设。“二环”就是古城核心文化展示环、环城河生态景观环;“三山”是坐落在古城中的府山、蕺山、塔山等三座山;“五大历史片区”主要是“一城一桥三故里”,分别是越子城、八字桥、鲁迅故里、阳明故里、书圣故里,通过五大片区的改造提升,将绍兴古城内历史文化资源价值较高、文物分布较为集中的环线打造成“古城核心文化展示环”。
自《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施行以来,绍兴专门设立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名城保护办公室,构建起“一套机制、一张清单、一个基金”。目前,涉及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征迁30万平方米。古城北入口提升、蔡元培广场改造、鲁迅故里台门重建、阳明故里整体开发、风越里等一批项目扎实推进;绍兴市中医院、老汽车站、绍饭二期、震元堂等第一批12个地块、17.5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工作顺利推进;古城景观提升基本实现全覆盖,环城河水质常年保持在III类及以上,绍兴古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古城项目主要是依托古城文物资源发展遗产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推动文化、非遗等融入食、住、行、游、娱、购各个环节,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IP。IP可以具象成一个景点、一个故事、一种感觉、一座乐园,它赋予文旅项目独特的性格特点,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打造这样的IP,是所有文旅项目成功的必经之路。
“未来,游客可以在书圣故里体验王羲之的书法魅力,在阳明故里聆听王阳明讲学,在鲁迅故里感受文学之美,绍兴着力打造可看可听可体验的世界级古城活化样板。”绍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三大故里建设,已经开始有序进行。总投资62亿元的阳明故里项目,将恢复修缮吕府阳明故居,打造黄酒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综合体、西小路闲逸主题文化街、上大路绍兴特产文化体验街,目前相关拆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施工。鲁迅故里也将向北拓展,拉长游线,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游客体验和旅游消费。根据规划,书圣故里也将进行改造提升,成为城墙文化展示中心;植入业态,形成书法一条街、非遗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戏曲一条街。
绍兴名人辈出,在打造三大故里的同时,绍兴还将拓展历史文化名人遗址遗存,包括青藤书屋、秋瑾故居等拓展提升。例如青藤书屋面积将从400平方米拓展到1500平方米以上,预计2021年徐渭诞辰500周年前可对外开放。
不仅如此,绍兴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经典IP。周恩来纪念广场改造,新建红色教育基地——海棠文苑,作为党员干部周恩来精神学习教育的场所。打造枫桥学院,设置体现浙江特色的中国基层治理培训、研究、宣传中心等项目。
以旅促文
三大文化带串联杭甬
绍兴自古就是旅游胜地,多种不同形式的领取优惠旅游,数千年来绵延成风,引无数文人墨客尽折腰。如今,绍兴将大运河文化带、唐诗之路和古越文化带作为重点打造对象,通过文化带将整个绍兴地区融为一体,同时成为融杭联甬的重要渠道。
在空间布局上,大运河文化带联通柯桥、越城、上虞;唐诗之路辐射新昌、嵊州;古越文化带往诸暨纵向深入,三大文化带呈“π”字形发展。
置身于绍兴运河园,犹如“人在画中游”。东起绍兴西郭立交桥,西至越城区、柯桥区交界段,景点路面均以老石板铺面,移建或组建古桥20余座,展示浙东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留住了运河历史文化印记。
对绍兴来说,一部运河演变史就是半部绍兴发展史。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大运河绍兴段的保护利用进入新阶段。为此,绍兴出台相关意见,增加投资修缮,让运河遗产保护更科学;建设文创大走廊,探索完善机制体制,让遗产利用更合理。
绍兴运河遗产位于中国大运河的南端,是浙东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01.4千米,占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长度的1/10。浙东运河绍兴段河道本体、八字桥、八字桥历史街区、绍兴古纤道4个点被列入世界遗产。以运河文化带为引领,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使其成为绍兴文学旅游之城的重要抓手。
在对运河进行立体性、系统性和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绍兴立足讲好运河故事,从中挖掘出更多文化内涵。绍兴把运河沿岸50米到100米划为核心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其中包含了大禹陵、东湖、兰亭等诸多景点。此外,浙东运河绍兴段途经钱清镇、柯桥街道、阮社、皋埠镇等,一条运河串起周边无数的古镇,也将被重点保护。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邱志荣说:“我们这里有古桥、古镇、古船、青瓷、戏曲……这些传统文化、传统产业都与运河息息相关。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是对河道、桥闸、文化遗址、沿岸产业等文化的再梳理和保护。”
6月19日,绍兴文化旅游推介会暨大运河文化论坛在宁波举办,这是绍兴主动走出去,探索和宁波等城市联合保护利用运河遗产的重要举措。“宁波与绍兴都是运河文化和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希望两地能以文化为纽带,共同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擦亮大运河文化符号。”绍兴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说。
而“风从大唐来”则是另一番景象,全唐诗有2200位诗人,其中的449位来过绍兴、写过绍兴,这是唐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绍兴的山水是富有哲理的山水,当年这些诗人们在绍兴“向内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向外发现自然的山水之美”,在生活趣味上通脱风雅,他们风流自赏的气度成为后世膜拜的审美理想,这就是著名的“唐诗之路”。
为此,绍兴着力挖掘诗路历史文化,讲好诗路故事,通过天上、陆上、水上游线立体式打造,呈现新唐诗之路新景观。以民宿为载体,精心打造“唐诗驿站”体验地。加快鉴湖、若耶溪、曹娥江、剡溪、天姥山等沿线精华资源的提档升级,将浙东唐诗之路转化为全省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和体验度的“旅游之路”,使绍兴文学旅游之城充满浪漫和诗意。
除此之外,绍兴还推出了辐射诸暨的古越文化带。走进诸暨,了解古越文化、故里风情。这里不仅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带给游客更多的是文化与历史的感染。
深度融合
文创产业赋能经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景区变成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传统民俗变成旅游新体验……在绍兴,文化旅游正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将促进彼此产业链的增值,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产生了“1+1>2”的效果。
文创产业的繁荣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动能。绍兴抓住时代机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产业高地”的目标,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和文创大走廊建设,用文化的筋骨支起产业的羽翼。
7月22日,绍兴北文影视娱乐综合体、“云溪九里”浙江文旅康养小镇、嵊州·中国唐诗之城等12个文化产业项目的签约,标志着绍兴重塑城市文化体系有了重要突破口。
在当天签约的绍兴森林野生动物王国总投资25亿元,是备受关注的项目之一。该动物园拟落户绍兴市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世界、马戏剧院、欢乐世界、动物主题商业街、动物主题酒店等板块,目标是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动物主题乐园。项目建成以后,将进一步丰富绍兴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绍兴文化旅游的档次和水平。
绍兴坚持以文创大走廊为引领,推动文化与旅游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文创大走廊以萧甬线、古运河、新运河、鉴湖(36源)为脉络,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文化大走廊向西对接萧山、大江东和杭州中心城区,融杭借势发展。向东对接余姚慈溪和宁波城区,接甬错位发展,可以说大走廊是一条融杭联甬的重要通道。
文化创意赋予旅游业最生动鲜活的元素,使旅游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就需要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以实景版旅游演艺、历史的艺术再现等形式,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节会是许多城市举行大型文艺活动的重要载体,如今绍兴初步探索出“企业主办、政府服务”的办节模式,使文化节会成为推动绍兴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
节会带来的井喷式人流,是带动当地领取优惠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在节会期间,绍兴积极安排相关产业活动,拓展节会产业链,推进绍兴文旅产业发展。例如兰亭书法节期间,主办单位组织书法节博览会开展文房四宝及书画作品交易活动、举办西泠(绍兴)春拍书法拍卖专场等产业活动。书法节期间,兰亭景区在4~5月份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9%。修葺一新的阳明故居、稽山书院、阳明洞天、阳明园等重点遗迹以及经典越剧《王阳明》,吸引了数万名旅游者和阳明文化爱好者前来观看交流,追思先贤。
激活文化遗产生命活力,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文化遗产沉淀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是一个时代风貌的浓缩,是人们洞悉历史探究未来的宝藏。只有让本地的文物古迹、传统村落、非遗项目、特色美食鲜活起来,才能为旅游注入更加优质、更富传奇色彩的文化内容,借此开发红色、遗产、研学等旅游方式,推出独具特色的,具有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
绍兴结合“五星3A”创建,着力推进民俗文化村建设、古村落保护利用、非遗传承体验等,深挖村庄故事,盘活乡村文化旅游,全市拟开发A级景区村600个以上,10个村入选全省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村。
绍兴还利用“历史与文化、山水与生态、民俗与风情”资源,开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举办绍兴城市礼品暨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重点策划以绍兴黄酒、博物馆、乡村土特产为主题的旅游文创商品,使绍兴黄酒从普通商品转化为旅游文创商品,让博物馆资源转化为现代旅游产品,让乡村土特产升格为乡村伴手礼,进而提升为时尚的城市礼品,实现绍兴文化旅游之城既有卖点,更有买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冕“气候桂冠” 发布“康养指数”:中国·重庆(石柱)第三届康养大会开幕
下一篇:我国将加快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