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曙光基金为自强学子送上及时雨
光给我们以智慧
光给我们以想象
光给我们以热情
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
这是诗人艾青在《光的赞歌》中写下的句子。寒夜中,光是慰藉;黑暗中,光是希望。而对寒门学子来说,近二十年来,有一束光,一直照耀着他们,给他们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让他们由无助到强大,直到自己也成为一道照亮别人的光。这束光,就是肯德基中国曙光基金。
据天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曹申介绍,2002年,肯德基中国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专项公益基金——曙光基金,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个人发展,迎来人生的曙光。与一般助学金不同的是,曙光基金除了解决受助学生的经济困难,更将培养人才视为己任。实施19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融入肯德基独特资源的“学业资助+餐厅实践+社会公益服务”三位一体的资助模式。
今天,让我们走近几位在天津的“曙光学子”,在他们的人生故事里,感受这束温暖的曙光。
宋会涛是天津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部副部长。从2003年入学天津师范大学,到如今在这里任教,他说,18年的时光里,他唯一没有变过的身份便是肯德基曙光学子。本科四年中,宋会涛靠着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学业,不仅没有从家里要过一分钱,而且还把盈余的钱寄给母亲治病。心怀感恩,宋会涛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从没有停下帮助别人。从到儿童福利院做志愿者,到深入社区做防控工作标兵;从为贫困家庭学生做义务家教,到照顾残疾空巢老人……在天津生活的日子里,宋会涛沐浴在关爱中,也尽自己全力付出着。
正如宋会涛回首往事时所说的那样,“‘肯德基曙光基金’不仅在我最困难时给我了物质上的帮助,最可贵的是精神上的财富,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仅在我需要时带来了希望,更让我们成为下一道曙光。”众多曙光学子在受助的同时,把助人的种子深深扎在了心里。
刘骏飞是天津人民出版社数字出版部的副主任。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是2009级的曙光学子。从他那届开始,曙光基金成立了曙光公社。在相关的活动安排中,刘骏飞来到肯德基餐厅兼职工作。在餐厅各个环节的历练和实践,让刘骏飞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实际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工作后,这段餐厅的工作经历带给他很多灵感。2018年,在书香天津活动中,他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出版社的图书和餐厅的渠道建立城市书吧。在书香天津建设方面起到了创新示范的拓展作用。
2017级的曙光学子王娅娅来自贵州遵义,是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的本科生,目前已经保送本校研究生。获得2020年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金奖;互联网+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加入曙光公社后,在“受助,自助,助人”理念催动下,她在肯德基餐厅工作实践、假期到贵州山区支教活动、为全国第十届残奥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大赛提供志愿服务……与此同时,王娅娅大一时候就进入实验室参与抗菌肽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三篇,其中一篇作为第一作者刊发在核心期刊上,并参与申请发表专利一项。她把自己的专业优势用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上,并从中切实感受到助人的快乐。
2004级曙光学子于京京,上学时候每年拿出自己获得的曙光基金中的1000元捐赠给学院的助困基金,用来帮助其他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同学。2012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就职于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被评为2019年天津市普通高校十佳辅导员。
2015级曙光学子时启航,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餐厅实践,在结束餐厅工作时已在所有工作站学习完毕。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独立精神和工作能力,体验到了自力更生的快乐。从大三开始,他又在培训机构找了一份兼职教练的工作。大学毕业时,他兼职得来的工资在还完学费贷款后,还有一万块的结余用于自己找工作及工作初期的各类开销。如今,就职于郑州餐厅的他,依然在曙光精神的照耀下,努力工作、生活着。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
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
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
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
而又互相照耀
……
就像艾青在《光的赞歌》歌颂的这样,肯德基的曙光基金19年来的努力,已经让一束束曙光汇聚成一片光明——19年来累计投入善款超过1.1亿元人民币,项目覆盖全国30个城市的68所高校,已有超过18000人次大学生受益。在天津,2002年至今资助学生351人,投入善款620万左右。作为天津市唯一受助校,天津师范大学目前每年有24-30名本科新生受到资助。
这是力量的光。是希望的光。是照亮心灵和未来的光。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