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在即将迎来第49次世界环境日之际,来自全国各地17家单位26位嘉宾分别以线上结合线下方式相聚“文化生态视角下的碳中和社区建设”研讨会,旨在从“人文生态视角下”探讨“碳中和社区建设”诸项要素,也借此呼应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环境日主题。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盐田区梅沙街道办联合举行,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
图源:万科公益基金会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李家永副院长代表主办方、张明远教授代表研究合作方先后致辞,介绍了学院平台上以学术助力湾区碳中和建设的现状及展望,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也通过视频发来祝福,强调在不断提高“硬件”、“技术”开发与突破的同时,在碳中和建设中要重视“软件”、“人文”的培育和支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文忠副局长到会致辞,介绍了自深圳市2021年发布《近零碳排放试点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后,积极推进6大类型近零排放试点,希望入选社区试点的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区不仅取得优秀成果,也把工作经验和案例认真总结、分享给全国更多同意在探索社区碳中和道路的机构和同仁,这也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责无旁贷的。
图源:万科公益基金会
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高丙中教授做主旨发言。高教授分享了过去一年多以来带领团队在盐田区梅沙街道内开展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分析和5点思考,提出了认识新城市生态——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双生态”理念,基于此学理辨析,认为梅沙所拥有的双生态具有的整体性、包容性和生产性,对于后续推进碳中和社区建设具有重要价值。该项研究由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北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希望通过扎实翔实的专业调研,为梅沙碳中和社区建设奠定社区与文化基础。
图源:万科公益基金会
主旨发言之后,从“小小的梅沙”引出专项讨论,来自北京大学深圳人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市委党校、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科院地理所、新华社深圳特区支社、关山月美术馆、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晚报社、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等机构20多位代表,以专题发言、学术与谈、圆桌讨论等方式、分别从历史学、社会学、城市规划、低碳发展、社区治理、公众参与、美育教育、党建引领、媒体报道等多角度展开讨论。
专家共识如下:在探索双碳道路过程中,近零碳排放或碳中和社区建设不仅关乎能源、电力、交通等“硬件”更新和技术突破,在社区层面也需要与基层社区治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参与等密切关联,而这些都离不开基于文化脉络的思考和行动;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作,绿色低碳社区建设需要科学理解社区的结构,推进结构性思维和结构化建设。
图源:万科公益基金会
2021年12月,盐田大梅沙社区被列入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第一批社区(全市仅有3个社区)试点项目。大梅沙碳中和社区正是在双碳社会建设背景下,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和多类合作伙伴,协力推动的一项创新探索实践。万科公益基金会希望以支持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动碳中和社区/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与基层社区治理、本地文化激活等人文角度更加有机密切结合起来,为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区建设增添独特亮点,也贡献于深圳近零碳建设经验和案例的丰富内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