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残联自2008年在残疾人工作中引入社工服务,运用“个案管理”模式为各类残障康复者在提供身、心、社层面的综合性服务。在服务的推进中,逐步的进行精细化服务设计,于2013年成立福田区精神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正式服务辖区精神康复者及其家属,是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承接服务期间,加大专业服务投入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专业社工服务队伍,为辖区精神康复者及家属护航。
双轨道服务并行模式:中心推行“日间康复+社区康复”服务双轨道并行的创新服务模式,一方面为有外出康复意愿、疾病稳定的康复者及其家属在能力训练、社会融入上提供资源、场地等保障;另一方面不能或不愿走出家庭的康复者提供探访式服务,使他们在社区康复上有了新阵地。今年以来,共有5932人次参与中心训练,探访510人次。
无缝式服务衔接:中心针对刚出院的精神康复者,根据他们的心理因素、服药状况、家庭因素、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环境等实际需求,全方位跟进。同时链接社区、社康等共同进行观察,为精神康复者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做好康复评估,管理服务规范化、科学化。
全人化发展视角:中心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发展康复者及家属的正面身份,帮助精神康复者获得一种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方式,弱化病征对他们的负面影响,积极发挥个人优势。中心组建同行义工队,同心艺术团,设置模拟就业岗位——前台引导员,旨在为精神康复者及家属搭建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实现增能,帮助康复者融入社会,实现复元。同时具有常态化、社会化的特点,打造精神康复者志愿、艺术等服务品牌,实现精障人士高质量康复,康复者及家属全方位回归社会。
目前中心同行义工队共有37名义工参与各项义工服务,在深圳市义工系统统计时数超过1900小时。同心艺术团已有41名队员参加,设有合唱、舞蹈、小品、模特等四个表演队,参与排练20余场,编排了10余个节目。中心开展7场前台引导员培训,参与岗位160人次。
内循环服务策略:中心重视打造社区康复网络,将社工服务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鼓励康复者及家属义工分享“过来人”的经验,培养“朋辈导师”团队以服务社区精神康复者群体,打造精障群体内循环,让中心志愿服务成为社区康复的有效助推力,促进社区融合。同时建立社区康复服务机制和体系,做好服务对象的精准化、服务精细化,以构建社区支持网络,实现社区精防服务共享。
同时,中心创建微信视频号,开设“资源汇”、“非正式会谈”两个栏目,帮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了解各项援助政策;每期邀请一名精神康复者,通过讲述个人康复历程,分享康复经验,畅谈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及对未来的期待,向社会各界展示精神康复者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以此提升社会大众对精神康复者群体的认识。
图九:“非正式会谈”栏目
2022年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筑心理健康”,这是也是广大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的心愿。在此,中心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心理健康,理解、接纳精神康复者,助力营造平等、包容、共融的社会康复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