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文明实践花开遍地志愿服务绘就文明新篇
2024-11-18 14:37:15  来源:南宁文明网

领取优惠
公益课堂听一节趣味辅导,在广场上观看一场文艺演出,在实践中心体验一次手工文创......近年来,横州市聚力打造“文明实践·德馨花都”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始终坚持群众视角,从搭平台、建队伍、办活动着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实践在基层一线“活”起来。

构建文明实践“阵地网”

志愿义诊、爱心义剪、消防宣传、禁毒宣传、金融知识普及......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横州市结合实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按照服务类别,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5大平台,按照“1个牵头部门+N个责任单位”的模式,组建与志愿服务平台相对应的18支市级层面志愿服务队伍。全市在“桂志愿”平台注册志愿服务队伍561支,实名注册志愿者19.67万余名,网上申报志愿服务项目2053个,总服务时长达41.98万小时。

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文明实践活动。

结合乡镇特色建好乡镇示范带,统筹设计全市17个乡镇文明实践所,横州市按照“连点成线打造”的工作思路,形成校椅线、云表线、峦城线等7条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示范带,串联起全市80%的实践所、40%的实践站。同时,建优站点实践岗,推进文明实践和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融合发展提升,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国家茉莉花馆、农家书屋等打造一大批实践基地、实践点,不断塑造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百姓之家。

打造文明实践“特色牌”

识茶、泡茶、品茶、敬茶......近日,在横州市施家大院内,一场中国茶文化与少儿茶艺公益培训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热情参与。“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茶艺,茶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吸引我。”学生禤彦颖开心地说道。

领取优惠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横州市突出重点人群、贴近实际需求,策划培育“为老、为小、为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培育务实管用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涌现了“壮乡巧娘”公益帮扶、“花乡公益课堂”、“培蕾护苗 呵护成长”关爱未成年人、“茉莉花阳光助残基地”项目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树立“品牌+”思维,调动全市561支志愿服务队伍加入文明实践,培养懂文化爱体育、专兼职相结合的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形成“品牌+健康”“品牌+教育”“品牌+文体”“品牌+科技”等实践格局,营造广泛参与、有效融合的文明实践氛围。

营造文明实践“强磁场”

随着平陆运河项目(横州段)建设不断推进,在运河建设现场出现了一群“红马甲”的身影。来自横州市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化身志愿者,把健康和关爱送到平陆运河建设者身边。“我们平时劳动强度较大,现在有医护人员来为我们义诊,给我们讲解保健知识,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建设者陈忠鑫和他的同事喜笑颜开道。

近年来,横州市策划开展“情系运河”“霞义筑梦”“茉莉天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聚焦服务平陆运河建设、服务南宁东部新城建设和服务世界茉莉花都建设三个方面,成立志愿服务队,调解运河建设矛盾纠纷,开展政策法规宣讲、企业招工、安全教育等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为推广茉莉花“1+9”产业进行宣传服务。

释放文明实践“正能量”

“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就能挣积分,用自己的信用美德兑换来东西,很有成就感。”石塘镇村民潘昌源自豪地说。在横州市各乡镇,“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模式正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正能量。

“文明新风吹进村,红白喜事有标准”。在那阳镇上茶村移风易俗宣讲会上,对待红白喜事“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随礼上限、 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监督管理”的“五个统一”工作法得到村民的热烈响应。

领取优惠
校椅镇龙省村倡导“五减五省”,即“减少办宴次数、减少办宴的天数、减少亲朋的奔波、减少费用的开支、减少主家和亲朋的负担”,“省心、省力、省事、省时、省钱”的经验做法同样获得村民一致好评。

目前,横州市坚持从宣传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融合文明新风品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特别是“十百千”示范中心(所、站)带动,融合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三个方面一体推进,捆绑打包实施积分制管理,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在基层党建、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主体意识,培育打造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和影响力的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品牌。

http://nn.wenming.cn/rdxw/202411/t20241118_8727418.html

编辑:萧鼎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