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乡天鹅湾社区志愿者认真接待来访居民,为居民办理社区出入凭证。本报记者 程功摄
本报记者 朱松梅
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社区村的疫情防控必须不留死角。居民、在职党员、下沉干部等共同组成了一支支志愿力量,他们一头扎进社区村,埋头干活、默默奉献,筑起市民身边的钢铁防线。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朝阳平房乡的黄渠村。4名志愿者在村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值守,测体温、查证件,逢人逢车必检。
刘宇就是其中一位志愿者。3月底,他作为区财政局的下沉干部,正式走上了社区防控岗。“小伙子做事用心,干活实在。”黄渠村书记李平有说,测体温这个简单又枯燥的动作,刘宇每天要重复上百遍,腿酸了,胳膊麻了,但他自始至终认真严谨,“一点没松劲儿。”
在黄渠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像这样的志愿者力量总共有191人。正是他们,顶起了社区防疫的一片天。
春节刚过,拥有4400多名居民的黄渠村回迁房小区开始封闭管理。小区紧邻朝阳北路,共有3个出入口,光靠村委会和物业这十几个人,哪怕天天入户敲门,夜夜站岗巡逻,人手也不够啊。
正当李平有一筹莫展时,志愿者们来了!他们之中有朝阳区、平房乡的机关干部,有“双报到”党员,有驻区单位职工,也有普普通通的居民。大伙儿分工协作,承担起入户排查、门岗值守、配送物资等大小事务。
一个回迁小区,凝聚起五支志愿者力量。有了他们,千头万绪的居民工作落实得妥妥帖帖。“这么多人为我们出力,疫情防控才能做得这么扎实。”李平有感叹说。
在东三环附近的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同样也在上演着战“疫”志愿者的故事。
国槐掩映,红砖老楼,水碓子社区是个老小区,不少居民楼已经60岁“高龄”了,生活在这儿的居民也以老年人居多。一场疫情,让本就体弱的他们不敢出门,时间长了,不免滋生焦躁情绪。
“叔叔,我听社工说您最近情绪不太好,是吗?您跟我说说这是为什么呀……”居委会里,社区志愿者、心理治疗师小黄拨通了一位居民的电话。一句一句倾听,一点一点开解,这个电话打了足足30分钟。除了开导老人,小黄还提出了几个实用的建议:老人可以在家练练手指操、八段锦,开朗身心。碰上好天气,戴着口罩出来走走也不错。
在水碓子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职党员、社会组织和年轻居民,主动担起了服务老人的担子。水碓子社区书记郝蕾介绍,年轻人们组成了志愿者团队,利用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为高龄老人开展心理安抚和疫情知识普及。
行动不便的老人做饭难、买菜难,志愿者们就借来一辆三轮车,提供上门无接触式送餐服务,并帮老人带走垃圾。
“感谢志愿者们,我们一起加油,一定能打赢这场仗!”郝蕾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