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亮丽的外表更在于洋溢的精神。在广东梅州兴宁,有这样一群人,积极践行雷锋精神,身着不同颜色志愿服出没在大街小巷,为齐昌大地“调和”出更多温暖底色。
阳光照亮上学路
走进兴宁市阳光义工协会办公楼,一进门便可看到墙壁上贴着的各种志愿活动照片。该协会副会长刘淑萍告诉记者:“照片里的人都来自各行各业,每次有什么志愿活动,我都会发到群里,大家都抢着报名。”自2012年7月成立该协会以来,刘淑萍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同奔走在播洒阳光的道路上。
徒步巡河、帮老人剪发、关爱抗战老兵、指挥交通......阳光义工协会的志愿活动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助学助养活动占据了所有活动的70%。“协会成立那年,我们团队了解到兴宁的贫困儿童较多,就分组开展助学和助养活动,实行‘资助人+志愿者+学生’的模式,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学子上学。”据刘淑萍介绍,8年多来,志愿者们走访了2070户学生家庭,足迹覆盖了兴宁各乡镇。
“对我来说生活给了我太多的不幸,但你们的帮助,温暖了一个无助孩子的心。”“刚开始因为家庭原因,我自己一直处于消极状态。但因为你们的出现,才让我变得积极向上,谢谢你们一直在开导我......”念着资助过的学生写给志愿者的信,刘淑萍不禁红了眼眶。小小善举,能影响那么多孩子和家庭,这是她当初没想到的。“这些孩子原来都很自卑,心理问题很大,现在能与我们交心,生活还慢慢变好,我真的觉得很欣慰。”刘淑萍感慨道,并表示只要自己还能跑,她还将继续帮助更多孩子圆上学梦。
蓝色之家暖人心
3月5日上午,位于兴宁市兴田街道宝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传来阵阵老人们跳舞、做手工、闲聊的声音,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但谁也没想到,在这个老年人聚集地里,竟还藏着一群年轻人。说起这群年轻人,老人们都赞不绝口,因为社区里不少老年文体活动,都是这群年轻人组织起来的。
“很多人以为这里是老年活动中心,根本想不到我们这还有个年轻人撑起的服务站。”兴田街道社工站的蓝天宇告诉记者,2017年,广东开始实施“双百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分批建设407个镇(街)社工服务站,每个社工站配备3-8名社工,而兴田街道社工站就是省设立的一个站点。
自社工站在兴田街道的宝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点后,街道内各类亲子活动现场、社区养老中心、街道治安点等地,经常能看到一群年轻人穿着蓝色马甲穿梭其中。不管邻里有什么愁事、难事、烦事,他们都能尽力解决。“与普通志愿者不同,我们是职业助人的社工,联合街道、民政等各方资源,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开展民政服务对象救助、社区共治等工作,目前工作正慢慢辐射服务整个兴田街道。”蓝天宇介绍。
在采访的间隙,一位在社工站内晃悠的女孩主动上前与记者打招呼。“她叫小珠珠(化名),别看她是十几岁的样子,其实她的智力只有5岁。”社工彭静说,自社工站成立后,许多弱势群体的家人会主动上门求助,希望他们能够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而小珠珠便是2018年被家人送来求助的对象。
“小珠珠早早退学了,以前基本是跟社会脱节,现在她把我们站点当成自己家一样,我们会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教她读书写字,让她慢慢融入社会。”彭静与记者分享道,两年前,小珠珠还不敢跟人说话,两年后,她还能跟着社工一起参加志愿服务。
目前,兴宁共有5个社工站,大多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把青春融入社区中,用行动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为弱势群体撑起心灵蓝天。
多彩力量美家园
走在兴宁城区,车辆停放有序、车主礼让行人的画面随处可见。“以前很多人骑摩托不戴头盔的,现在路上多了穿马甲的交通志愿者,他们会劝导这些车主,整体城市文明素质提高了很多。”市民谢志诚说。
自兴宁开展省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兴宁各个志愿团体,在兴宁团市委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带领下,开展了文明交通、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各类志愿活动,让越来越多人加入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中来。
截至目前,兴宁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6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328个。“3月我们团市委将与兴宁市志愿者联合会开展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活动,包括开展全民‘两美’志愿服务活动、‘双到’进社区、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来弘扬雷锋精神,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兴宁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宁将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在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作用。并在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逐步摸索形成品牌化、社会化、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思路,用多彩的志愿力量凝聚“浓彩”,推动志愿服务之花在兴宁各地绽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点亮志愿火炬 长沙开展“践行文明 清洁芙蓉”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篇:送你一朵小红花!宁乡志愿服务项目为文明实践“赋能”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