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志愿者赴一场青春之约
2021-08-31 08:58:10  来源:人民网

在贵安新区,一批又一批青年争相奔赴乡村一线,在基层治理、脱贫攻坚、民生服务等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新区开发建设、群众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数据显示,自贵安新区成立以来,有近4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贵安新区基层开展志愿服务,与贵安新区共成长,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今年来,通过西部计划项目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来到新区基层志愿服务的毕业生共有60名。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融入工作,新区团工委组织志愿者参加了涉及西部计划志愿者政策和服务理念、公文写作及公务礼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培训,提前采购备齐“防疫暖心包”发放,鼓励大家在工作一线安心奋斗。

付钟灵杨:不断学习跟上新区发展速度

自湖潮乡各村(社区)党代表换届工作启动以来,每周一次的入村走访成为党政办工作人员付钟灵杨的日常。

来的次数多了,村民们对这位说话轻声细语,却对答如流的年轻人印象深刻,看见她就拉着说两句心里话。

“其实来之前我很忐忑,生怕村民们有疑问时回答不上来闹笑话。”为赢得村民信任,付钟灵杨白天开展走访,晚上抱着相关政策文件和村情介绍反复学习,成为深受村民肯定的“问答小百科”。

付钟灵杨是2020年9月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湖潮乡的一名西部志愿者。为何在毕业时选择扎根新区基层?她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曾经是贵安新区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如今更想成为参与者。”

付钟灵杨在花溪大学城学习生活的4年,也是贵安开发建设大跨步前进的几年。眼看着大学城区域从建筑零落到高楼林立,无数省内外科技企业争相入驻周边产业园,让年轻的她对国家级新区的发展速度有了全新的认知。

“记忆犹新的是大一刚入校时,学校周边只有一条公交线路,出行非常不便。”付钟灵杨说,现在新区各路公交四通八达,高铁站及市域快铁加快建设,变化太大。付钟灵杨在毕业时毫不犹豫留下来并选择了乡镇。不管是入村走访、疫情防控还是活动筹备,她都主动参与,不断学习提升,从刚出校园的职场“新生”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基层工作者。

“湖潮乡”是新区规划的中心城区,能实际参与各项工作,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付钟灵杨说,贵安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跟上它的发展步伐。

马朝卫:感同身受听民声解民忧

“您好,请问最近还有没有继续在岗位上就业,有什么需要帮助吗?”“你们了解这些有什么意思,能真的帮我找到工作吗?”啪的一声,电话那头怒气冲冲地挂断了电话。

来到贵安新区马场镇人社中心工作近两年,马朝卫已经记不清吃过多少次这样的“闭门羹”。他笑着重新拿起电话,“挂断了就再打,耐心解释才能让群众真正了解我们的工作。”

笑容内敛腼腆、说话不急不缓,这是27岁的马朝卫给人的第一印象。刚来到马场镇从事志愿工作不久,他就被分配到服务群众最前沿的镇人社中心,负责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问题。

组织企业开展集中招聘,深入一线宣传就业政策,帮助群众申请补贴,结合跟踪走访情况为每一位困难群众建立就业台账……尽管工作繁重复杂,甚至时常遭到群众的不理解,他却从未懈怠。

马朝卫来自威宁自治县一个农村家庭,这让他对农村群众的就业问题感同身受。

省级重大项目恒力(贵阳)产业园用工招聘是马场镇人社中心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一开始,总有群众到镇人社中心反映遇到的问题: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了,本地真正有就业需求的群众达不到企业的招工年龄要求。

了解情况后,马朝卫和同事第一时间与恒力集团沟通,综合考虑当地实际与车间用工需求,企业适当放宽了招工年龄,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的矛盾问题得以缓解。

群众需求在哪里,贴心服务到哪里。不光等着群众上门反映问题,马朝卫还时常与同事一起走村入户开展走访,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热情耐心解释,及时高效地向群众宣传相关就业政策。

吴谋钊:在田野乡间追逐梦想

与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样,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的吴谋钊有梦想、有冲劲,但他的梦想不在繁华热闹的现代都市,而在青山绿水的田野乡间。

“这里没有城市的繁华热闹,但却处处洋溢着朴实与感动,让我感到很踏实。”8月24日,记者在贵安新区马场镇办公室见到吴谋钊时,他正端坐在电脑前整理文件。

作为大家口里“闲不住”的人,吴谋钊在大学时积极应聘班团干部,寒暑假也坚持去不同的企业学习锻炼,丰富的经历让他对未来有着明晰的规划。

吴谋钊大学所学的是属于就业热门的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曾有去专业对口公司工作的机会。当面临企业白领与西部基层志愿者完全不同的成长之路时,吴谋钊选择了后者。

吴谋钊有自己的理解,“基层工作需要直接联系群众,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更多时候磨炼的是我们的工作意志与思维方式。”

吴谋钊被分配到马场镇党群办,除了自己负责的板块,还根据需要随时机动顶上其他工作。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节奏,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都跟在同部门前辈身后,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满怀热情一头扎进工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编辑:闫玉茹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