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占悦
此轮疫情以来,受封控等因素影响,“配药难”成了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
这个“难”,最主要难在特需药品,比如肿瘤治疗药物与精神类药物。一方面,这通常需要由专业医生通过诊疗来开具处方、明确剂量,根据最新情况“对症下药”;同时,药源渠道相对有限,配送也更为讲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下,伴随着沪上保供药房陆续开出,互联网医院逐步完善,社区志愿者和配送运力增加,再加上部分二甲、三甲医院逐步恢复诊疗,配药难总体上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涉及特需药物,这个难题依旧困扰着不少人。
针对这一堵点,团市委、市青联部署开展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品专项志愿行动,特别聚焦特殊药品的配送。实战中,因为流程科学、分工合理,配药效率不断提升,经过努力,一些医院甚至为这支队伍开出绿色通道,进一步疏通特殊药品配送渠道。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60余名青联委员等报名加入“配药侠”行动。在过去15天志愿服务中,已完成各类药品代配送8573单,其中包括肿瘤、糖尿病、精神类疾病患者等在内的特殊及急需药品代配送完成共2718单,志愿者总服务时长4925小时。
运力破题:医院直接“派单”服务队
不同于普通“快递跑腿”所能触达的普通药品,肿瘤药物、精神类药物等特殊药品必须通过医生“定量定时”开处方获得。
这支特殊药品代配志愿服务队首要任务便是解决医院的积压订单。在与相关医院沟通下,一个新机制建立起来,只要病患完成网上复诊,医生在线开单,医院就能直接向服务队“派单”,青年志愿者接单并运送。
一天晚上,服务队收到某三甲医院紧急求助,有一批积压逾整月的特殊药品需在次日完成派送,范围涉及全市,总量超70份。青年志愿者们纷纷举手,“我去金山区”“我领掉长宁区的这些单”……
为避免出现疏漏和差错,服务队设置了“层层关卡”:送药期间进行三次信息核对、两次电话沟通,送达药品时留存信息。市青联委员宋波曾为一名住在淮海路的病人送肿瘤治疗药品,他一连打了15个电话后,才和老人反复确认清楚具体信息。抵达病人小区门口后,他仔细核对病人信息,从身份证、医保卡到药品条目,才完成整个“送药闭环”。
药源破题:“医务卫士”多方寻找货源
“家里人突发癫痫,意识模糊,亟需帮助。”虹口团区委配药小分队收到了这则求助。配药志愿者廖文其拿上病人病历卡,前往医院代为“挂号开单”。然而到了医院后发现,病人需要的氯硝西泮已断货。廖文其只能联系其他医院,一家家致电询问,最终在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问到了该药品存货,成功配到了药。
“配药队伍可以补充‘快递小哥’的缺口,但又有所不同,更像是‘医务卫士’。”市青联秘书长陈峰介绍,“配药侠”既 要 解 决“ToC”的 问 题,还 得 解 决“ToB”,即从居委会统筹反馈而来的特殊药品需求。
“拿着需求找货源”,成了青年志愿者们的首要任务。以廖文其为例,他在搜寻精神类药物时发现,普通社区医院只能开基础类药物,特效药与罕见药很难寻找。团市委也向志愿者提供了“配药宝典”,其中包含多家医院的配药概况与联系方式,志愿者们可以按图索骥。
“当这些渠道仍不通时,只能想办法自行解决,比如找朋友、找药店等等。”廖文其曾收到一则来自肿瘤病人的求助,需要伊瑞可。他联系到的医院只有原产药易瑞沙,中途换药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辗转多时,在医卫青联委员牵线搭桥下,终于联系上生产商阿斯利康,表明需求后将确认的可用药送至病患手中。
“开方”也是难点。志愿者们在配药时常发现,居民只写出药品名称,却忽略了药量、种类等重要细节。廖文其在帮助高血压病人配置美托洛尔药品时,发现该药品分为25毫克与47.5毫克两种,“医生一问,我就懵了”。“我把经验教训同配药队伍分享,同伴们现在配药时都会问清楚,提升配药效率、精准开方,确保用药安全。”
机制破题:成立专家咨询组实现“团队作战”
相关工作机制也日趋完善。陈峰介绍,目前已形成市、区、街镇三级工作体系,由上至下派发任务完成医院订单,由下至上汇总需求。每天晚上,所有配药队伍都会召开协调会,近期还成立了由医卫界别青联委员组成的医药专家咨询团,志愿者们碰到专业问题直接在咨询团微信群询问,可获得专业解答。
静安区青联委员邵暘,曾在一天内跑遍静安区14个街镇,为21户居民送药上门。“如果能建立后方储备团,根据路线分配志愿者或许更高效。”协调会上,她提出这一建议后,静安配药队伍立即成立信息中心,根据居民需求制作排班表,智能分配任务。若碰上紧急需求,信息中心会根据地图线路,联系距离最近的志愿者进行支援。从“单打独斗”实现“团队作战”。
志愿者表示,当前肿瘤类、糖尿病等特需药品配药难已逐步疏解,但精神类药物配送仍存在难题。比如,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由于说不清楚最新的病情症状,导致“无从下药”,这些人也难以就近诊疗;还有一些管制类药品,开方较难。“希望能建立相应绿色通道,逐步打通这些堵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
下一篇:三亚组织300余名青年志愿者清理水浮莲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