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工战疫显“专业”
疫情期间,市救助站成立救助行动小组,参与救助流浪人员等110多人次
4月15日上午10点半,在中山市救助站临时安置点生活了50天的聋哑人老李,终于寻亲成功,见到了从广州来接他的堂侄。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山市救助站实行封闭式管理,2月17日在板芙镇开设临时安置点,截至4月15日已救助112人次,出站103人次。孙景慧作为一名资深社工,派驻到临时安置点,发挥社工专业特长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开展各项救助帮扶、资源对接工作,帮助受助人渡过临时性难关。
■疫情期间上街救助流浪人员
临时安置点位于板芙镇的一家医院,住院部一整层都用于临时安置。保安人员在门口值班,对记者进行了体温测试和登记。所有入住者一人一房,均要在接收当日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以及CT检测,到目前为止,未有一例检测结果为阳性人员。“检测都是免费的。”孙景慧介绍说。
上午9点多,孙景慧要给每个房间的人员测量体温。她边走边介绍,安置点最高峰时容纳过29人。记者看到,房间内有一张床,还有拖鞋、水桶、衣架等日用品,“他们进来后都会发放一套生活用品,提供一日三餐。”房间门口贴着受助人的头像和基本信息。
孙景慧提醒受助人戴好口罩、接受测量,同时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有什么需要。“我饭量大,能不能多给我一盒饭?”曾先生问,他从四川来中山务工,没找到工作钱也用完了,遂来求助。孙景慧回答:“这个没问题。”测完体温,孙景慧带着前一天刚入住的老人坐上救护车,去医院做CT检测。
孙景慧回忆,2月上旬,市救助管理站组织社工成立“流动救助行动小组”。“我们去天桥、公园等地方劝导流浪人员进站接受救助。他们没有口罩、做不到自我防护,存在感染风险,也有可能成为流动感染源。” 孙景慧说,“我们一对一和他们讲解疫情现状、防控知识,告诉他们进站后有住的地方,有干净衣物和食品、口罩,还有免费检测。”
■帮助受助人寻亲、找工作
聋哑人老李是2月26日被救助小组在博爱路一座天桥下发现的。老李身体健康,只是无法交流,且无身份信息。为了帮老李寻亲,救助组请来手语老师视频连线交流,通过登报、推送“今日头条”等,直到4月12日通过“粤省事”平台人脸识别成功,老李曾被救助过一次,由此顺藤摸瓜找到了他在广州的堂侄。
在临时安置点,还有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是被东区竹苑派出所送来的。小伙略有自闭倾向,他的家人远在宁夏。“疫情期间跨省护送有一些要求,我们已经上报省相关部门,等待下一步安排。”
在安置点接受救助,按规定不可出房门,以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但老李和小伙滞留时间太长,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孙景慧会带他们下楼散步、拔草,做一些户外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缓解焦虑。”
作为一名专业社工,孙景慧还和工作人员一起帮助有工作能力的受助者找工作。40多岁的阿耀离开安置点后,在社工的帮助下找到一份玩具厂的工作,“现在食宿都解决了。”此外孙景慧还要对接、协调当地村居、派出所、企业等为一些持有疫区身份证的人员办理通行证。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