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
携手十年,广州“志愿在康园”计划帮助7000名残障人士融入社会
2021-05-17 10:45:14  来源:人民资讯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13日,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团市委、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制作的助残志愿服务纪录片《携手》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了发布仪式。现场为11支广州青年助残志愿服务队代表颁发了感谢状,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助残志愿服务纪录片《携手》,并集体重温志愿者誓词。

会上,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向市国家档案馆捐赠《携手》纪录片,向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赠送志愿者手工艺术作品《心手标》。据悉,该片会存入市国家档案馆,并在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进行展播。

十年帮助近7000名残障人士融入社会

“残障人士要融入社会有困难,我能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一点帮助就感到很满足了。”现场,志愿者康金华说。据团市委副书记查晶晶在会上介绍,2011年以来,团市委联合市残联推出“志愿在康园”计划,在全市188个康园工疗站为智力障碍和精神康复人士开展常态化助残志愿服务工作。2013年,在“志愿在康园”计划基础上,团市委依托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成立了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按照“一站一队伍,一站一课表,一站一平台”的理念广泛动员志愿者,为全市康园工疗站及6个特殊阵地(包括特殊学校、特殊人士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深化开展各类助残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志愿助残阳光微笑”志愿服务氛围。

“志愿在康园”计划已发展十年,从一个小小的社区康园工疗站开启,逐渐点亮全市188间温暖的课室,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志愿助残的火把传递到特殊学校、走到社会各岗位、走到户外走向未来,照亮康园工疗站学员们希望之途。“志愿在康园”计划每年累计开展助残志愿服务课程近2800场次,每年累计助残志愿服务近3万个小时,近7000名残障人士在“志愿在康园”计划的守护之下逐渐融入社会。

纪录片真实讲述助残志愿者的故事

通过引入“专业助残力量+志愿者”的模式,组建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助残志愿服务课程”,建立社区助残“连锁门店”,“志愿在康园”计划不断探索助残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包括行走的助残盒子——助残志愿服务标准化课程推广计划、“康园聪明学堂”、“爱心烘焙坊”——残障人士就业创业项目、“半小时残健共融计划”、“充电一小时——广州市助残志愿者能力提升计划”、“康园伴跑团”——残障人士体能康复项目、游读广州暨圆梦之旅社会融入体验、心聆感影——给盲人讲电影项目等,从心理康复、技能提升、社会融入、就业创业、自我保护等五大领域出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志愿助残技能培训,形成残健共融的社会氛围。

这些丰硕的成果离不开助残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和各单位的鼎力支持,为此,团市委、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联合广州电视台拍摄了广州青年助残志愿服务纪录片《携手》。

纪录片分为一技之长、生活自理、助人自助、艺术人生四大模块,“一技之长”模块介绍了助残志愿者到康园工疗站教授理发、串花、种植和售卖蔬菜等工作技能,在志愿者们的耐心辅导下,学员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便于参与工作,融入社会生活。“生活自理”模块介绍了助残志愿者们帮助康园工疗站学员学习烹饪等生活技能,有效帮助学员们独立生活。“助人自助”模块则讲述了康园学员们不仅自己学习生活工作技能,还通过努力成为爱心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和演出,关心和鼓励更多社会弱势群体。最后的“艺术人生”模块通过绘画、跑步两个领域讲述助残志愿者如何协助康园学员们开展兴趣爱好,找到人生的新目标。

身体力行为特殊伙伴办实事

冯丽荷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心e家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也是广州市越秀区馨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多年投身广州志愿服务工作,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海洋姐”。2010年成为一名志愿者后,“海洋姐”的志愿服务之路从未停歇。她一直坚持参与全市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敬老院、低保家庭、特殊学校、康园工疗站、医院、客运站、部队、志愿驿站和各社区等地方奉献爱心。

2014年她参加助残志愿服务,还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成立“馨粤康园烘焙坊”,定期到各社区工疗站为学员们开展生活技能教育课程。“学员们由不会洗碗的‘小朋友’,到自己亲手做蛋糕、蛋挞、包粽子给父母吃,一路的成长蝶变,我们从未缺席。”“海洋姐”表示,能够陪伴学员成长,就是自己最大的满足。

来自黄埔区的青年志愿者彭嘉明和大家分享了他做志愿的快乐。他回想起自己参加“志愿在康园”助残志愿服务已经有6个年头。“6年里,我看到了康园学员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看到了学员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用三年的时间学会了如何去煮一碗面;看到了学员自强不息地努力奋斗,成功在必胜客餐厅就业,回归社会。我收获到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彭嘉明立志,参与“志愿在康园”的下一个十年,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发布会上,还有一位特殊助残志愿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叫吴少沛,自幼便因少儿麻痹症成了残疾人,工作和生活极不方便,是志愿者朋友对他无微不至的帮助,重振了他做人的信心和斗志。吴少沛被志愿者的温暖和精神打动,加入了番禺志愿者行列。参加志愿工作十年,他始终把弱势群体的困难放在自己生活的首位,尽己所能,整合资源和群众力量,做到最好,使特殊群体伙伴们不感到孤单。

“今年是全国第三十一个助残年,我作为志愿者,会为更多的残疾人群体服务,使党和祖国人民放心。”吴少沛说。

广州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超400万人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是国内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广州共青团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大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逐步形成“队伍专业化+项目多元化+阵地规范化+经验体系化+水平国际化”的运转体系,成效较为显著。截至2021年5月12日,在“志愿时”平台上,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00.3万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27亿小时。

自今年3月起,“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启动。截至5月5日,全市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累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2,046场,参与志愿者23,423人次,累计服务市民群众约140.2万人次。前不久,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州志愿驿站联合会把“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志愿服务集市开到北京路市青年宫的广州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在活动现场设置了党史宣讲、应急救援、医疗急救、文化导览、心理关爱、爱心义教等服务摊位,吸引逾百名市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市民梁先生通过游览青年志愿服务集市,向青年志愿者学习到了住房租赁、反诈骗、药品常识、口腔健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接下来,广州共青团将团结更多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在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完善“星级评定—分级培训—时数登记—持续激励”的“全周期管理”模式,持续擦亮“青春志愿”品牌,为广州建设一座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之城”做出积极贡献。同时,积极做好志愿助残工作,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拓展工作内容,开创工作新局面。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事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事业网” 域名:WWW.COPB.COM.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事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事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事业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事业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